第B2版:四明周刊·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1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耆宿看中国和世界

———读周有光《岁岁年年有光》

  江泽涵            

  

  饶是医学发达的今天,要活到111岁也非易事。周有光活到了,难得的是他还是当代中国硕果仅存的百岁学者。这枚硕果在60年前是经济学家,30年前转型做了文字改革者,到耄耋之年又做起了文化学者,修为老而弥深,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真应了丰子恺评价老师李叔同的那句话“做什么,像什么”。

  《岁岁年年有光》是周有光百岁之后对中国和世界进行的一次系统而缜密的探索,分为对谈和采访两部分,一共24篇。诚然,周有光的主导思想是积极入世的,“走进世界,追赶现代”,所以,他对国家发展、世界走向洞若观火,每一篇都彰显这位百年耆宿的人生智慧。周有光鲜明地指出:“一切要重新认识。”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从中国看世界,而要从世界看中国。

  周有光对时政分析入木三分。他关注社会制度的变迁,指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对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美国之所以兴起,主要是靠欧洲启蒙运动时萌芽的社会科学,然后才用先进的社会科学来发展自然科学。他又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历史是不讲道德的,人类是从野兽变来的,都要人吃人。”所以,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他也肯定了资本家和经济学家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在看待“中国经济腾飞”这个问题上,指出GDP不能讲总数。

  本书第二大看点在于对文化的重新定位。周有光认为想要振兴中国文化,就必须重拾华夏文化。这当然不是指文化复古,而是要文化创新,以传统文化来辅助现代文化,主张儒学在今日应该与现代化“握手”。他认为世界有四个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而提出双文化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本国之外的各地方文化之间相互吸收借鉴的产物)。在教育学方面,他认为一个人必须要终身接受教育,百年自学,活到老学到老。如今的孩子课业太重,给体力、脑力和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强调回归他青年时所接受的教学方式,提升各科教育质量,自由发展业余爱好。

  周有光坚持独立思考当下中国和世界的问题,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他写的文化散文和杂文十分接地气,显示了其深邃的历史慧眼和超然物外的胸襟。阅读《岁岁年年有光》之前,我本有顾虑,许多著书人笔底波澜,洋洋洒洒,可并不了解当下实际生活,且艰深难懂,让人望而生畏。《岁岁年年有光》的谈话内容完全是建立在国情之上的,而周有光的写作与其文字改革者的身份一脉相承,语言深入浅出,风趣幽默,没有故作深奥之语,连中学生都能看懂。难怪他曾笑称自己是名副其实的科普工作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