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四明周刊·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都日常中的淡雅旨趣

———《有鹿来》读后有感

  傅晓慧            

  

  我的感觉中,在日本一边读着法律博士,一边陆续写着些反映东瀛文化的年轻作家苏枕书,是个非常娴静且有情致的女子。也许是因为在日本文化中浸淫的时间长了,在她近年所出版的散文和小说作品中,总能读出不少异国情趣的精髓来,而她自身的笔调也令我联想到日本的和歌、俳句,甚至净琉璃。这本介绍京都民众日常生活的散文集子《有鹿来》亦是如此。

  “每个人对于生命、生活、城市有着独特的感知,而我为何要不厌其烦地记录这些没有意义的情绪,无足轻重的琐事?如果写下来,又有何必要公之于众,徒然打扰读者呢?”作者在本书开篇如此自问,这也是《有鹿来》一书的缘起。应该说日本京都非常美丽,但这种美丽并非指外国游客来此后,欢欢喜喜一番走马观花,并用相机到处“咔嚓”留念后所能记录的美。而是该像作者那般,在对日本民族的人文性格、历史渊源、风情典故有一定程度的解读后,再在古本屋、旧书市、居酒屋、庭院、社寺、美食、秋天的红叶、冬天的大雪、清池的锦鲤等各种自然人文风景中领略到的美。苏枕书寓目的京都景致很多,最动人的恰潜于百姓日常之中,所以她打算用一本完整的书籍来记录它们。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索培阿说过:“写下即是永恒”。为了获得某种留念的意义,作者在学业之余,笔耕不辍。偏巧她所租住的银阁寺附近有一条名为“鹿之谷通”的小路,据说在日本平安时代,比叡山僧人元珍在此失了路途,幸得山鹿指引,才走出迷津。如今日本一些地方的山间野外,仍有山鹿、狸猫、鼹鼠、猴子……唯鹿从不和人相扰,反能带来静谧、温和之感,于是作者以为“有鹿来”三字是书名的理想之选。

  《有鹿来》分“空间”“五感”“岁时”三辑。第一辑介绍作者居住的银阁寺附近种种佳山秀水、书店神宫。看得出来,这个地界虽然不甚繁华热闹,但自有一份亲近自然的美意在婉转绵延。习惯了“山居生活”的作者也经常坐公交“进城”,高岛是她常去的,这里不仅出售高端商品,还有画廊、艺术品专柜。春天可来此买茶器,夏天有团扇和风铃,秋天,新到的餐具特别美,冬天,缤纷布制品上柜了。京町家是“京都町家”的简称,乃城内兼营业和居住功能为一体的木结构建筑,定型于江户中期,历史可谓悠久。作者最津津乐道的是旅店“花之宿”,这里曾住过大文豪谷崎润一郎先生。谷崎是地道的东京人,后来才定居京都,在定居之前,谷崎每来京都,都会住在喜志元旅馆“花之宿”的“鹤之间”。如今“花之宿”保留了原名,“鹤之间”也修旧如旧,只是前来参观的人会频生几缕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二辑“五感”主要叙述口舌之欲和日间琐碎。作者就读的京都大学位于京都左京区,这是一所研究型综合大学,校内食堂不止一处,食堂外的餐厅有“校长咖喱”这样的主打菜———因京都大学第24任校长尾池和夫嗜咖喱而得名。学校周边的餐馆生意也很好,个中翘楚是一家叫作“”的中华料理店,此店的中国菜量多价廉,很受学生喜欢。但店主婆凶悍,定下诸多规矩,如:不许情侣面对面吃饭,不许剩饭,不许拍照,不许喧哗……即便如此,该店还是生意火爆。毕业生们甚至说“被老板娘骂了也很安心的感觉,因为剩饭确实该骂。”京都人爱花成癖,学校有新年插花会,作者饶有兴致地前去观看。其实看到的都是常见之花,像南天竹、水仙、菊花,梅花、山茶、万年青……清香缭绕,让人觉得有花相伴,生活会喜乐平安的样子。

  “岁时”一辑依然趣味不减。日本是一个讲究文化传统的国家,他们几乎会在每个月的某一固定时间举行祖辈们流传下来的一些群体性民俗活动。秋天九月的第三个双休日有荻祭,中秋在日本被叫作“月见节”。大雪过后近岁末,冬至是必要吃南瓜、泡柚子澡的。同时人们开始购置过年用的镜饼、花束、荞麦面。寺庙里的人也多起来,焚香祷告,祈福祝愿。著名的“节分节”里要举行连续三天的庆祝活动。根据作者的描写,我觉得那活动有点像我国少数民族的傩舞,形式极为渊古。不过,和中国的情形差不多,其实日本很多传统风俗如今也只有恪守旧例的老人才有兴致投入,年轻人不怎么参加。

  《有鹿来》一书装帧漂亮,图文并茂,插图中除有精美的照片,还有不少作者手绘的淡彩工笔画。虽然一看即知并非出于丹青妙手之笔,倒也别有清美意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