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四明周刊·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部浙东乡村的百工图志

———读干亚群散文集《指上的村庄》

  罗鹏飞            

  

  作家只有写熟悉的生活经历、写熟悉的人与事的变迁,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我推断生于斯长于斯的干亚群深谙此理,并且是一个忠实的实践者。否则,她写不出如此贴肉入骨、情感细腻、乡愁浓郁、乡恋炽热的散文来。

  细析干亚群的创作路径,从《日子的灯花》《给燕子留个门》《梯子的眼睛》到《指上的村庄》,像家庭主妇剥洋葱头,一层一层往里深入,旨在触到内核深处方休。也像庖丁解牛,沿着生活本原的肌理,顺着脉络进行悉心解剖,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经精心磨制,付诸文字,反哺本土,留存历史。

  她专注于写小人物,所写多是她的家人、亲戚、族人、村人、长辈,即使写吃百家饭的手艺人,也是常到他们村来的老相识。她所展现的人物极具个性化,毫无脸谱化、复制式的嫌疑。因手艺人的劳动技能不同,故每篇各具特色,呈现出百花竞芳之态。在表现手法上,她力求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擅长抓住人物细节,这种细节是别人眼中常见却笔下疏漏的细节,每个细节真实、具体、亲切、动感、传神、达意,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经过精心挑拣,好比文火熬汁、沙里淘金。

  她赞美体力劳动者,讴歌劳动者的艰辛劳动,甘做他们的代言人。她笔下的人物有裁缝、木匠、石匠、漆匠、铁匠、铜匠等多种手艺人,还有剪纸、泥塑、粉塑、刺绣、针织、编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补缸、钉碗、揭鸡、劁猪,曾经是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由于时空的转换,有的劳动场景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有的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可是干亚群通过记忆过滤,重现了那么多活生生的劳动场景,让读者体会到劳动者的点滴努力和他们的喜怒哀乐。

  她的散文特色鲜明,温婉、细腻、简洁、清朗、亮丽。所有篇什采用纯白描手法,还原生活本真,乡俚清风扑面而来;语言虽直白如话,却表达精准,没冷僻字摆噱头,不引典故作铺垫,辅以适量方言,且都是手艺人的行话、行规。她把手艺人的劳动实况生动如画地加以重现,尤其是详尽描写了技艺和流程,凸显了精益求精、以质量赢得用户信赖的匠人精神。

  干亚群也是在用脚写作。我熟悉的一个棕绷师傅,曾谈起过一件事,“文联有个女同志好几次上门来问做棕绷的事,问得相当仔细、专业,比记者采访还详细呀,听她说起好像要写穿棕绷的事。”我摸排此君正是干亚群。的确,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许多陈年旧事想要付诸笔墨,非得详细考证后才能下笔。干亚群为了写好笔下的每个人物,复原每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细枝末节,时不时用脚去丈量故乡的土地,有时日夜兼程登门拜访老前辈,了解细节后,记录在册,再去与自己的记忆存量细细比对。

  干亚群善于把事件与人物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黏合度。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与场景大多有原型存在,但又不是纯粹照相式的实录,而是有取有舍,剪切恰当。因此,它们是剔除了生活中的枝蔓与芜杂、经时间过滤后留下的精粹。《指上的村庄》共收41篇作品,集子中的《说书先生》《乡下老鼠也进城》等多篇佳作,我之前曾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读到过。读她的作品,犹如被一枚枚楔子打入精神世界,钻心刺骨,记忆深刻。《指上的村庄》是一部浙东乡村的百工图志。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