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四明周刊·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味 尝味 入味

———评柴隆的《宁波老味道》

  仇赤斌            

  

  宁波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一派,但少有这方面的专著。民国时,和张爱玲齐名的宁波籍女作家苏青写过一些,但不成系列,如今作家柴隆的散文集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文人加上美食家,自己又能做菜,文章自然是可读可学。柴隆在品尝之余,还拍了大量的照片,图文并茂,实乃好书。

  柴隆说自己从小是个馋痨虫,宁波人也叫馋痨胚,喜欢寻味。身为吃货,才会孜孜不绝地寻找各种美食、各种味道。“对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和挑剔,不仅讲刀功、火候与食材的搭配,还要求个卖相、氛围。”“有时外头尝了时令新菜,回家总要亲自操刀一试,屡屡被点赞。”自己会做菜,而且做得还好吃,这才是关键。

  作者老家在山东青岛,九岁时随父母来到宁波,北人南长,入乡随俗,如今除了个子高,看不出是北方人了。他不仅懂宁波菜,宁波话讲得也很好,这从文字间也可以看出来。文章里有很多宁波方言,和宁波菜相得益彰,各种宁波本地的习俗也巧妙融在其中。比如第一辑的“四时之味”,讲过年时吃年糕和、春卷,清明吃麻糍和青团,立夏吃倭豆饭,端午吃粽子,夏季吃灰汁团、地利糕和木莲冻,中秋吃苔菜月饼和桂花糯米藕,冬至吃番薯汤果,小年吃祭灶果。所以,这本书绝不仅仅是讲吃的,还有宁波的习俗和地域文化深含其中。

  作者笔下的都是家常菜和一些小吃,很接地气,名贵的如《甬上十大名菜》只是一笔带过,着墨多的是我们常见的食物。点心有汤团、金团、油包、千层饼、豆酥糖、米馒头、定胜糕、长面、三北藕丝糖、浆板圆子、印糕、鞋底饼、云片糕、苔生片与洋钱饼等;传统的早点有泡饭、大饼、油条、生煎、面结、糍饭团、肠血汤、牛肉细粉、酱油馄饨、香干、茶叶蛋、糖糕、麻球之类。这些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东西,说来平常,但要写得好真的是不容易,作者偏偏能描绘得让人垂涎三尺。柴隆不仅要找到哪里的食物最好吃、最正宗,还要知道其做法,有些应该还是店主保密的配方吧?这些文章,不仅吸引你的眼、馋你的嘴,还能直抵人的心底。

  如果说以上这些美食还是市区人所熟悉的,那周边县(市)区的一些特有美食显然是费了作者很多功夫的。比如宁海的麦饼、百家馏、前童三宝、宁海汤包、番薯面、麦虾汤,奉化莼湖的米豆腐,象山的萝卜团和红头团、石浦鱼糍面和海鲜面,余姚的朗霞豆浆、梁弄大糕、黄鱼面,慈溪的白沙肉饼子面、横河大肉面,瞻岐的敲骨浆等,这些美食,非当地人较少吃过。说实话,这些文章真不适宜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容易哈喇子直流,恨不得钻进书里,和作者一起去实地品尝。

  当然,我更希望能吃到作者这位“首席点菜官”和“美食家”自己做出来的食物。来看看柴隆笔下的这桌年夜饭:凉菜有红膏咸蟹、泥螺、蟹糊、鱼鲞、龙头烤、烤麸、烤菜;热炒有春卷、拖黄鱼、咸齑大汤黄鱼、苔菜小方烤、火踵全鸡、粉蒸肉、锅烧河鳗、宁式鳝丝,以及有蛋饺的三鲜汤;点心是汤团,主食是年糕。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如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