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杰 小时候,每逢春暖花开季节,总有住在海边的亲戚送鲜亮鲻鱼来;家里若来了客人,母亲也会匆匆去街上买一条鲻鱼。加工方法特简单:去掉鲻鱼内脏,洗净,撒上一碗切碎的咸齑菜,然后用清水煮,也不放油,味道就极鲜美。后离家在县城工作,可几十年里,几乎每年要回老家象山港北岸的奉化裘村一带踏青,然后在当地小饭店就餐,一盘桃花鲻鱼那是必点的。 鲻鱼,体狭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0—40厘米。全身披圆鳞,眼大,牙细小成绒毛状。身体、背部及头呈青灰色,而腹部为白色。我国沿海的浅海区、河口、咸淡水交界的水域均有分布。鲻鱼虽有鲥鱼之鲜,却无鲥鱼之贵,也不像鲥鱼那么多刺,目前在市场上,它仍然属于大众水产。 鲻鱼习惯栖息于浅海和大江临海的河口,每当春暖花开之时,便涌入河港,进而溯流而上,到适应它们活动的地方繁殖生长去了。由于象山港内水草丰美,海涂肥沃,流水平缓且富含营养,于是吸引鲻鱼大量集聚,并形成渔汛。其时,正逢桃花盛开,鲻鱼也最肥美,海边人便起了“桃花鲻鱼”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 说到鲻鱼的捕获方式,也饶有兴味。鲻鱼有“跳艇”别名,说的是每年到了寒冬,鲻鱼会用自己的身体缠满海藻和海藓,来抵御严寒。待到来年仲春,大批鲻鱼进入海口,向内河处游来。此时,渔民只需将船驶到鱼群游动的正前方,鲻鱼受到惊扰,便会自动跳进船舱……不用渔网捕捉,便能满载而归。自然,此言难免有点夸张,或者是渔汛特旺时的一种另类景象。记得有年桃花时节,家住十里外海边的表姐夫一清早便敲门送来新鲜的鲻鱼,并绘声绘色说起头晚在象山港捕鲻鱼的经历:成群结队的鲻鱼在海边的海带棚旁边游来游去、浮上浮下,可能是在吃海藻。他们三五人乘着一只小舢板船,或划船,或打手电筒,或用鱼叉刺鱼,分工协作,一晚上竟抓了近百斤。 鲻鱼以海藻为食,故而不大有鱼臊味。鲻鱼的烹制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家庭多采用清蒸:洗净送入蒸锅,鱼面上铺一层火腿片、香菇、春笋片、姜片等佐料,加入料酒、冰糖和精盐,旺火蒸约15分钟即熟。取出时,撒些葱段、倒上油汤即可。须注意的是,蒸鲻鱼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破坏它的鲜嫩。 鲻鱼最原汁原味的做法,还数老家裘村那家小饭店做的咸齑鲻鱼羹。去年吃过一次,由于味道好,所以今年第二次去时,特意走到厨房“偷法”。我们点的是一条一斤多的活鱼,只见厨师把鱼清理干净后置入盛器,加黄酒,撒少量食盐,翻动数次,使盐酒渗入鱼体各部位。最后置锅中加上几片春笋、姜片,特别是放一碗切得整整齐齐的咸齑菜,放水用旺火烧,约10分钟后再撒些葱段。等端到餐桌时,只见热气腾腾、鱼香扑鼻———咸齑菜金黄,葱段翠绿,而鱼汤却是浓浓的乳白色。挑一块鱼段搁在碗里,再夹些咸齑,舀一勺热汤,和着吃,感觉骨软,肉质细腻丰腴,味极鲜美。这便是正宗的咸齑鲻鱼羹,海边人祖祖辈辈保留下来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