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16-03/30/A9/NBRB20160330A09b002.jpg) |
拍卖会现场。(陈云松 孙吉晶 摄) |
![](../../../images/2016-03/30/A9/NBRB20160330A09b003.jpg) |
工作人员在介绍物品。 (陈云松 孙吉晶 摄) |
槌落乡间 旧货 本报记者 孙吉晶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在宁海,有70多位草根收藏者,他们迷恋农村老物件,闲暇时间进村入户四处收罗。他们还成立拍卖俱乐部,搞起了乡村拍卖会,让隐藏在乡间的一件件旧货“重见天日”,让村民重新审视这些不起眼东西的价值,唤醒大家的传承和保护意识。日前,记者走进乡村拍卖会现场,感受乡村与城市的心灵碰撞。 展示的老物件 不少猜不出用处 上周末,宁海桑洲镇南山章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金色阳光、遍野菜花、如织游人,构成了一幅动人画面。 在村广场,悬挂在聊天长廊上的“乡村拍卖会”横幅格外醒目。边上,六七张桌子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藏品展示台。藏品都编了号,一字排开,吸引一拔又一拔人放慢脚步,细细欣赏。“这是啥东西?”“有啥用啊?”不少人一边用手机拍着,一边询问工作人员。美丽心情邂逅意外风情,氤氲着乡村拍卖会的气氛。 工作人员都是宁海收藏家协会的会员,也是拍卖活动的志愿服务者。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地一一解答,让人由衷地点赞。 老铜双喜临门蚊帐钩一对、针线竹篮、竹制油灯架、窗朴一对、10件套铅皮茶具……展示的拍品有40件,大多是从宁海当地村民家中收集来的。细看这些“宝贝”,似乎没有一样够得上古董级别,却镌刻着年代的印迹。 在琳琅满目的老物件中,最吸引人的当数第23号拍品。形状是一块圆形木板,正面手提处镶嵌着“如意”。反面,雕刻的纹理凹凸不平,更加令人摸不着头脑。谜底一经公布,大家才恍然大悟。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明代的“谷仓印”,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好比一枚印章,在谷堆上一盖,就留下了“印记”,起到防盗作用。 这些散落民间的宝贝,都有它的“使命”,在曾经的岁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竞拍收获喜悦 更有温馨记忆 每次乡村拍卖会,总能吸引许多城里人。这次也不例外,光宁海收藏家协会会员就来了50位。还有三门等地的居民也赶来“临市面”。 上午10时许,主持人宣布乡村拍卖会开始,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第一件拍品是一只大号鼓形红桶,它寓意国家兴旺发达,老百姓日子红红火火。”主持人屠小涛提高嗓门,煽情地介绍着。 “200元!”有人起价,“我加100!”,“300元!”,“400元!”,“500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成交!”随着槌落,一位男士兴冲冲跑到记录台,付钱、拿货。 作为拍卖会的组织者,宁海县收藏家协会会长厉志宏站在场地后面,观察着场上的一举一动。 “今天竞拍的东西只有40件,是最少的一场,多的有上百件。”厉会长说,十天前,拍卖俱乐部的成员就到村里来“踩点”,得到了桑洲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由于时间不够充裕,拍品还是少了点。 …… “第30件拍品是上世纪80年代宁海产的一块黑茶茶砖,喜欢的朋友请开价。” “我出3000元!”主持人话音刚落,有人就出手了,似乎志在必得。3000元,这可是今天叫出的最高起价。现场引起一阵骚动,大家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报价者。 5000元,6000元,8000元……数字不停上蹿。 “11800元,成交!”最终,黑茶茶砖以本次拍卖会最高价被葛明星拍得。 老葛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平时喜欢把玩瓷器、根雕。他说,这批茶砖产于1984年,为边销茶,当时多销往内蒙古、青海等地。“目前宁海当地想找也找不到了”。葛明星有一位86岁的“干爸”,当时就是这家茶厂的厂长。“茶砖拿回去,给老人一个大大的惊喜!”葛明星说。 用心传承 留住乡愁民俗 拍卖俱乐部成员忙前忙后,却不收竞拍者佣金,免费为村民服务,很多人觉得有点“傻”。 宁海县收藏家协会秘书长胡永伟介绍说,拍卖俱乐部现有十多位工作人员,各自都有工作,平时都很忙。作为草根收藏者,他们迷恋着乡村老货,四处收罗“破烂”。2014年的10月,他们尝试办起乡村拍卖会,鼓励村民把家里闲置的“老底子东西”拿出来拍卖,重新发现潜在价值。 “刚开始时每个月一场。由于精力实在有限,现在拍卖次数少了。”厉志宏告诉记者,拍卖会之前,他会先和村里的老年协会联系,让老年协会发动村民拿出自家的宝贝。一年多来,“乡村拍卖会”先后走进前童古镇、梅林街道、宁海城隍庙等地,举办了十来场。 每次拍卖,时间不算长,一个多小时,可现场引发的“争抢大战”每每令这些业余收藏爱好者欣喜。一只竹子编制的畚箕发黑、发黄,但因其小巧玲珑,颇有生趣。从5元起拍,价格一路攀升到200元。胡丝丝有着十足的文艺范儿,家里堆满了从农村“淘”来的宝货。她隔三岔五便去偏远村庄转悠,总能满意而归。“我收罗的老货都是些日用品,不在乎市场价格,只想找回些许农村生活的记忆。”另一名收藏爱好者王优伟说。 一场场乡村拍卖会,让乡村旧货逐渐走红,这更让拍卖俱乐部成员乐此不疲。“乡村拍卖会是展示祖辈留存的一个平台。”厉会长表示,让老百姓知晓老底子东西的价值,并尽可能用心地保护、传承下去,这是值得尝试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