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朝霞 摄) |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毛一波 麦芽糖放在炉子上熬至黏稠,用勺子舀起一勺糖汁,行云流水般地在大理石板上“作画”,很快,一幅栩栩如生、晶莹剔透的“糖画”便展现在大家面前,趁热粘上竹签,再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色香味俱全让人眼馋口也馋。在南塘老街,这一场景每天可以看到。“画作”的主人就是今年41岁的杨军。 来自贵州毕节的杨军记得,小时候家里外公、叔叔伯伯都会制作“糖画”,逢年过节的集市上,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从小耳濡目染,加上自己有兴趣学习,不知不觉间,16岁的杨军已掌握了这一技能。仅仅运用一勺一铲,就可将用文火熬制成的麦芽糖浇铸造型。每次杨军熟练地来回飞快作画,多则二三分钟、少则只需几十秒。“做糖画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只要心中有图画,就能行云流水地做出产品来。”杨军说,做“糖画”没啥特别的技巧,就像写字一样,越练越好,关键是“熟练”二字。 如今,在杨军手下,除了十二生肖等传统图案,还能做出自行车、机器猫等其它几十种图案。“熬糖至可以牵丝,这就成功了一半。”杨军表示,“平时闲下来,我常常翻看各种图画,并将它设计成图案在自己脑中储存着。同时也和其他糖画师傅多多交流,慢慢提升自己。”此外,除了传统的勺子、铲子等“糖画”工具外,杨军还借鉴现代糕点制作中的各种“花色”印,研制出了有着现代感图案的“糖画”印,为自己的作品增添了时代感。 杨军告诉记者,“糖画”作为民间手工技艺,目前已是国家级“非遗”。“在老家,会糖画的人大部分转行了。而在四川,传承这一技艺的大师不仅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还被邀请到日本、德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表演,走向世界了。”杨军说,自己9岁的儿子对这一技艺也没有兴趣,但老乡中有不少人愿意学习,对上门学习的人,会手把手地认真教授。 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南来北往的游客追捧,杨军心里乐滋滋的:“这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我很喜欢,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糖画’,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