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华 湖南省委原副秘书长、益阳市委原书记马勇被指控的受贿中,不少为黄金。有媒体统计后发现,马勇至少收受行贿人14根金条、4块金砖、3套金币,重近5千克(据3月30日澎湃新闻网)。 对这位马勇,许多人并不陌生。2011年10月,他连任湖南益阳市委书记时,在记者见面会上公开了自己的家庭收入情况。当时马勇面对媒体侃侃而谈,“工资收入为五千元多一点,加上各种稿费和其他费用,年收入大体上是8万元”,“属于中国典型工薪阶层中较好的”。马勇的这一番“真情告白”,不仅赢得了记者们的赞誉,更在社会上获得了不少掌声。 官员财产公开倡导了好多年,在官场上一直不大受人待见,许多官员甚至不以为然。一个市委书记不仅主动公布了个人财产,还公布得这么彻底,让人“想不到”。一时间,马勇成了官员财产公开的“一匹黑马”。只是人们同样想不到的是,现在“黑马”变成了真正的“黑”马:一年收入才8万元,受贿、卖官等却进账百万元,这算怎么回事? 家庭收入、财产公开变成了撒谎,马勇不是第一人。江西省原副省长姚木根在申报个人有关事项时,只申报了2套房产,经相关部门核实,实际却是12套,而且大多地段好,价格不菲。还有广州市原市长万庆良,自称工资收入买不起房,靠每月租金600元租了一套房子,被人们送了一个雅号“六百帝”。这些官员之所以“哭穷”,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形象。官员的这种心态很正常,但他们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撒谎,没有半点胆怯,却又不得不让人反思。 这些官员之所以敢公开撒谎,仰仗的是“财产公开有度”。我们虽然倡导官员财产公开很多年,也实行了财产和收入申报制度,但少了重要一环,那就是向社会公开。虽然有的地方推行了官员财产公开,但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程度上也有所保留,比如涉及的审核、落实和监督问题,基本上谈不上公开。官员的财产,他们自己说多少就是多少,除了相关部门知道,对公众来说仍然是秘密。 正因为这样,现在的官员财产公开,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某些官员的“作秀”手段,而且不管怎么“秀”,公众只能是围观,无法核实,更谈不上监督。财产公开本来是一种很好的防腐手段,做得好、做得到位,确实能对官员廉洁奉公起到保障作用。但现在这种只申报不公开,或有条件地公开,不仅让财产公开制度“武功尽废”,更有可能成为某些官员沽名钓誉的一种手段。如果不采取措施,弥补已经发现的漏洞,财产公开制度就要被像马勇这样的居心叵测者玩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