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永均 作为“走出去”大市,近来宁波企业频频大手笔进行海外并购。前不久,均胜电子斥资近80亿元收购欧美汽车零部件资产一案,被国内媒体争相报道,称其“为A股上市公司探索海外并购增添新的经验”。奥克斯、先锋新材、双林汽车等一批民营上市企业,在发达国家纷纷寻找并购标的,拓展产品价值链。 市贸促会近日举办的“创新与发展国际论坛”传出消息:目前,我市经过核准备案的境外投资企业已超2300家,中方投资额累计超103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在帮助宁波企业规避反倾销调查、拓展新兴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研发力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当前这股“走出去”热潮,各方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善意忠告: 首先,企业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专家认为,境外直接投资是破除发展瓶颈、推动转型升级的利器。这柄利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百隆东方是全球最大的色纺纱制造企业之一,2012年年底斥资3亿美元在越南设立了宁波园中园。三年多来,该生产基地本土化成效斐然,100余人的一个车间,只有两名中国员工管理,其他均为越南籍员工。“走进去”让百隆东方收获了鲜花,越南工厂2014年产值就突破了3500万美元。特别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越南生产的纺织服装制品出口关税税率将降至0,有望进一步增强海外工厂的竞争力。 其次,知己知彼,未雨绸缪做好功课。开展境外投资,企业家一定要换位思考,从投资国立场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以中国人的习惯思维进行决策。前几年,位于北京的中海外总公司在波兰承接了一个高速公路项目,由于对当地市场技术标准没吃透,最终白忙一场并且被巨额索赔。最近,国家领导人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后,中东欧国家正在形成新的投资热点,我市不少企业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对此,市商务委专家表示,中东欧是我市鼓励开拓的新兴市场,企业投资前要做足功课,根据自身情况决策:是寻求产能转移或产业合作?还是借道开拓西欧大市场? 最后,“走出去”企业要安全“走回来”。眼下,全球一些地区政局动荡不安,劳资纠纷、群体性罢工事件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去海外淘金风险剧增。前几年,宁波建筑企业世纪华丰在利比亚承接项目遭遇滑铁卢,就是一个明证。而与世纪华丰同在利比亚有项目的葛洲坝等企业,却因为足额购买海外投资保险,成功逃过一劫。因此,在有战争可能的地区进行投资,提前锁定风险变得尤为重要。 眼下,外贸出口承压,企业亟须挖掘新兴市场潜力。而在境外目的地设立营销网络,直接打入终端市场,则是外贸企业转型突围的重要举措。希望宁波企业家以前瞻眼光,踏准节奏,围绕国家战略“走出去”“走进去”,通过全球配置资源解决发展瓶颈,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