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胡氏后人(右)向天一阁捐赠编纂的《竹山胡氏宗谱》。 (记者 周建平 摄) |
本报讯(记者陈青 通讯员郑薇薇)“天一阁以敞开的胸怀,接纳新的藏书特别是新家谱,这是传承书香的好办法。”昨日,慈溪新编的《竹山胡氏宗谱》捐赠天一阁,成为浙东家谱收藏馆一员,该宗谱编委会负责人对此非常开怀。 横河镇梅园村竹山是慈溪市最大的杨梅产地,也是口味最佳的“荸荠种”集中产地,闻名遐迩。竹山胡氏与全国知名胡氏分支柏山胡氏有很大关系。据天一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应芳舟介绍,柏山胡氏的先世居住在豫章奉新县的华林(今属江西省奉新县)。唐朝末年,华林胡琼出仕为常州刺史,于是便在常州晋陵县(今属江苏省常州市)安家落户。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胡琼之孙胡从自晋陵县安上乡胡桥村辗转迁到余姚县柏山。 柏山胡氏是名门世家之后,北宋庆历间,胡穆高中进士,这是有史记载的宋代余姚第一位进士。南宋时期,仅长房胡谅之后五代之内共出进士7名,另有举人14名,一门之内,父子兄弟、祖孙叔侄科举联翩,足见胡氏家学渊源对于后裔人才成长的影响之重大。最显赫的是“醇儒”胡宗伋一家。其子胡沂官至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胡宗伋妻莫氏博通经史,不仅传授子孙儒家伦理,晚年撰《胡氏家训》,又名《莫太夫人家训》,南宋大儒朱熹曾称赞这部家训“且尽切且易也。人能熟而诵之,便是圣贤。” 南宋中期,胡湧入赘龙泉乡竹山闻氏,成为竹山胡氏始祖。以后子孙繁衍,历代多有外迁分居。竹山胡氏各支在竹山合建宗祠柏垂堂。烛溪湖塘下与宏桥二支另建宗祠,另编宗谱。其中湖塘下派在明代有胡轩、胡安、胡维新、胡敬辰连续四代高中进士,创造了中国科举史上罕见的辉煌。 《竹山胡氏宗谱》编委会秘书长胡君毅介绍,2014年7月成立柏垂堂宗谱编纂委员会,下设修谱办公室,随即开始采录族亲信息工作。因祖上所修旧谱已失传,向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询问,得到线索,先后赴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与华林、毗陵胡氏后裔联系,调查、梳理胡氏历史源流;同时在省内外图书馆、档案馆和上网查询,收集了胡姓各祠堂的家谱多种,终于查清了柏山胡从为柏山始祖,胡湧为竹山始祖,这样就确定了竹山世系。 经过一年半的采集、编写、修改、校对,《竹山胡氏宗谱》七卷首一卷,于2015年12月印成,线装一函八册。慈溪市地方志专家童银舫称《竹山胡氏宗谱》:“史脉清晰,内容丰富,体例完备,文字简洁;更可喜者,世次井然,亲疏秩然,异同昭然,堪称佳构。”因为得到专家的全程指导,《竹山胡氏宗谱》在编纂体例、信息要素、文字图片、装帧印刷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