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亚非所作《读吴昌硕的画》 |
赵淑萍 多少年了,对于传统山水、花鸟、书法的不间断研习,又经浙派水墨意蕴的濡染,再加个人的才情、修养,陈亚非在水墨写意人物领域挥洒自如,笔到意到。 明天,宁波南塘老街城南书院将邀请画家陈亚非讲述“画中人·水墨情”。 4月16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特别节目“翰墨戏韵”将播出时长6分钟的“甬城墨香·陈亚非”艺术专题。 陈亚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市书画院副院长。作品曾入选第七、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全国体育美展。曾获全国图书评奖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第二、三届图书“冰心”奖、日本“野间美术奖”……出版过大量的连环画和个人的中国画集八册。 陈亚非的绘画之路,是从画连环画开始的。17岁那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连环画《连心桥上》。他得到老师唐兴鸣的指点,同时,参照了杰出的工笔人物画家华三川的连环画《白毛女》的画法。华三川祖籍为宁波镇海,陈亚非没有想到,多年后,他会从淮南调到宁波。 连环画名家唐兴鸣,原是安徽美术出版社编辑,因“反右”,一路磕磕碰碰,到了文化馆。他看了当时还是淮南一中美术代课老师的陈亚非的画后,决定收他为徒。陈亚非每周一次去听他上课,到老师家有17公里,荒郊野外,孑然独行,有时就靠大声唱歌来壮胆。唐老师系统地给他讲授人物造型、线描勾勒、构图布局等。每次作业,陈亚非总是画好多张,把最满意的交上去。一次,可能是画作中体现出的精准的造型能力,令唐老师不相信那是他画的。陈亚非很委屈,要求当场作画,以证清白。唐老师做了三个姿势,叫他画三张人物造型。陈亚非一口气画了五张,把老师转身出门的造型也画出来了。唐老师笑了,说了一句:“你以后可能会有点出息。” “文革”以后,各项建设全面恢复,连环画再度迎来繁荣期。陈亚非非常活跃,创作呈井喷之势。因为绘画才能,他从中学调入淮南市文联。他画的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且落笔快,效率高,不断有人慕名而来。最高峰的时候,他手上同时有20多家出版社的稿约。他只好将它们全摆在桌子上,看哪家要得急,就先给哪家画,一天要画10多张。 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陈亚非已出版连环画200余册。四大名著、武侠小说、民间故事、重大事件,都被他浓缩在方寸之间。就在这方寸之间,他把白描、素描、水粉、黑白、线描乃至木刻等绘画技巧操练了一遍,“这段经历扎扎实实地夯实了我的造型能力。”他说。 他始终没有放下过连环画,即使后来重点转向水墨创作,即使文娱形式丰富的今天,连环画已辉煌不再,他仍然坚持着。到了宁波后,他把地域风情、真人真事搬进了连环画,如用图画表现王延勤、黄东华的事迹,如为江北区的慈孝文化和宁波悠久的藏书文化专门进行创作。 1997年,陈亚非夫妇调到了宁波。他任宁波师范学院(后并入宁波大学)美术系主任。2002年,陈亚非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学习,从此把创作的重点放到了国画上。 大学里,他学的是水墨人物画。他将能看到的中国画,从唐代到近代的卷轴、壁画、崖刻一一加以临摹,“用掉的纸,可以说等身。”长期从事连环画创作,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但也锻炼了坚实的人物造型能力。无论是八米巨幅还是咫尺小画,他都不加草稿,在宣纸上随意挥洒。 书画同源,他始终认为书法的高度决定着绘画的高度。读大学时,一位同学的父亲与著名书法家尉天池熟悉,由他引荐,陈亚非跟尉天池学书法。名家的点拨使他如醍醐灌顶。后来,他还得到康有为弟子肖娴的指点。至今,他在书法上花的时间,数倍于绘画。他什么书体都写,而且,即便是蝇头小楷也站着悬笔写。“小楷最体现功力,来不得半点虚假。”练习的结果使他画人物形象时用笔更加准确,线条灵动而有韵味。而且,细心人会发现,在他的画作中,常有大篇幅的题字,书融于画,画运于书,他一直都在践行自己的艺术理念。 比笔墨技巧更重要的是艺术修养。陈亚非深知自己这代人因为经历“文革”,读的书少,文学修养不够,课余就经常读书。每次去旅行、考察,也会带上一本书。他经常琢磨大家们书画中的题跋或题诗,自己在教授学生时也强调要注重文化底蕴和修养。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曾出版《陈亚非写意人物画册》,出于性灵而展示的笔墨智慧,是他的人物画的特点。他根据画的不同题材采取不同的画法,用笔墨表达自己的心语。他画鲁达,为了突出鲁达的无拘无束,一反常态先从头发画起,再画胡须,顺势再画衣服,大块搓揉以后收紧再画五官。画中的鲁达,须发张扬、衣衫落拓,草莽英雄的气质尽显;他画草圣张旭,一束浓黑长发倒悬,蘸墨而书,痛快淋漓,酒后癫狂之态,呼之欲出;他画中的女子,或是童年时的女伴,率真、明亮,在一片瓜果绿荫之中。或是美丽的少女,在月光下,在小舟里,仪态万方,情韵流动;梅花满枝、漫天飞雪中是孤傲独行的士大夫;竹风、蕉荫、苍山白云,又烘托出深悟禅理的散淡之人……饱含性灵的笔墨,既让人感受胸胆开张的豪情,也让人领略清幽婉约的诗韵。多少年了,对于传统山水、花鸟、书法的不间断研习,又经浙派水墨意蕴的濡染,再加个人的才情、修养,他在水墨写意人物领域挥洒自如,笔到意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