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下佳妙事 多在寻常中

——读书杂记

  蔡体霓

  

  随手翻阅,真开心。看到好看的地方,就在身边拿张日历或者超市发票、袋泡茶的标签那些小物件夹在书中,作个记号。闲时就摊开纸来,提笔写写,让思绪轻松地散步。

  小时候在家里看过好几册同样版本的《袁中郎游记》,是商务印书馆印的,我爱看游记,想来与此有关吧。现在手里有一本70年前的《江南名胜导游》,简介精要,书中的杭州方言土话蛮风趣的。记得有一本英伦才子作家阿兰·德波顿写的《旅行的艺术》,着意探讨旅行之深意。余秋雨先生读了此书就讲,他能调整我们旅行中的心理习惯,如果以后多一些慢吞吞的关注各地大量零星风味、琐屑世情的陶醉者和凝思者,那么,旅行的品质就大大提升了。

  有一本林行止写的游记作品《远游·鹅肝·松露》,是“海豚简装”本,薄薄一册,4万余字,读来似喝好茶,觉得很舒服。林行止被誉为“香港第一健笔”,他的经济评论文章,我看到了就读,后来,上海书店出版了他的《说来话儿长》,亦购之。这一本游记讲的是巴尔干觅松露,行走在奥地利。照林行止的说法,他的这次旅行,皆因读了英国作家彼得·梅尔的《法国经验———带着刀叉和开瓶器去旅行》。因此,他的一篇题为《追随彼得·梅尔的足迹》,写得较长。看来,读书会影响人的许多走向,就像旅游这样走走玩玩的事亦然。

  看林行止的游记,我最爱看他游记外的话。这些话,就如听评弹,一些“外插花”饶有趣味。书中有一节写到他在莫扎特的出生地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在住宿的酒店早餐厅里碰见俄罗斯当红钢琴家祈辛和他的母亲。因林行止与他在上一年三月间有“一谈之缘”,于是就在人头涌动的酒会上,他们同意各问一个问题。祈辛问什么是经济学。林行止以佛利氏的话答之:“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便是经济学的精髓。”祈辛略一思索,表示同意;林行止的问题是:“既是公认的神童,你还得练琴吗?”祈辛说:“每天最少四小时!”其母补充说:“这是表演日时间,没有表演时每天起码十小时。”虽是三言两语,却是声腔色俱至,尤可欣赏。

  我小时候常听长辈说到某个地方去旅行,到了后来,市面上都叫旅游了,我现在还称放行李的皮革袋为“旅行袋”,其实,此种叫法亦有点老了。就说旅游吧,在林行止的这本游记里,他提到,有四名荷兰学者在《生活素质研究》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谓调查荷兰1530名荷兰成年人,且有将近千名的人有32周的外游。得出的结论是,计划旅游即做纸上作业期内最快乐,这种快乐充满愉悦和期待。在我想来,出外旅游,在未到目的地时心情为好。我乘邮轮,觉在船上最为享受,至某城或购物,旅游乐趣逐渐递减。过去,乘轮船往返沪甬,天色未亮时,将近吴淞口,见灯火闪烁,最为兴奋。回甬时,清晨在海上远望招宝山,即有归家之感。回想起来,从前乘火车,在苏州站头买豆腐干、枣泥饼,到了无锡买肉骨头,经符离集购烧鸡,至砀山站,从车窗递钱买生梨。就在近旁的绍兴,我亦曾在车站买过霉干菜烧肉的盒饭来吃。说到上海或宁波的轮船,那客大肉盖浇饭令人难忘。这些都是旅途中的佳妙点缀。林行止在书中又引用论文说,旅游时间短长与快乐并无正比关系,调查显示,短时间旅游较易获得快乐。

  每个地方的方言亦有它的妙处。汪曾祺的散文集《彩云聚散》中有一文写到,读到报纸上短文,谈泡饭,说有两个远洋轮上的水手,想念上海,想念上海的泡饭,说回上海首先要“杀杀搏搏吃两碗泡饭!”汪曾祺讲“杀杀搏搏”真是过瘾。在他的书里,可体味“天下佳妙事多在寻常中”这样的话。忆及30多年前,在沪上工作时,看一位50余岁的女艺人用多种方言说唱,其中就有宁波话,说得十分纯正,讲“龙头烤”是“压饭浪头”。一浪头压下来,迅猛至极,真是活灵活现,太传神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