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把“甬剧史料”保留下来

  罗鹏飞

  

  日前,二十余万字的《甬剧老艺人口述史》首发。2012年6月起,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启动“甬剧老艺人抢救性保护工程”,三年多来,项目组走访4代60余位老艺人,年龄大多在60岁至90余岁,发现了久已失传的20多个小戏,成果颇丰(4月5日《宁波日报》)。

  地方剧种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民族文化的支系根脉,最能体现和承载乡愁。但受地域限制,地方剧种往往辐射面狭小,受众群不大。加上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娱乐方式急剧变化,不少地方剧种的观众大量流失,不少剧团追随市场化步伐,不断尝试改制、转制,但仍然普遍面临“老戏老演、老演老戏”“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等难题。为此,国务院曾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甬剧这样的非遗剧目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

  地方戏剧多是老艺术家一人一唱腔、一人一艺术源、一人一门派,凭借口口相传得于存世,文字档案极其稀少。许多仅存于老艺人头脑中的表演经验、剧目资料和创作经历等,随着他们的离世而永远地消失了。仅“甬剧老艺人抢救性保护工程”启动以来,已经有好几位老艺术家相继去世。

  要弘扬、要发展,先得继承。而要继承,就算“人不在”了,也应该把“史料”留住。我们应该认识到,有些剧种曲艺,可能真的有一天会“永远退出历史舞台”,或者说一时间是很能“复兴”的。像“甬剧老艺人抢救性保护工程”这样的行动,真可谓意义不凡。就算传承无望,至少能为后人保留一些珍贵史料。如果真有机会“复兴”,这些“抢救”下来的史料,就将成为最好的“教科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