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党史·方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1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行当里的工匠精神

  庄豪 绘
  以宁波金银彩绣特有手法绣制的《甬城元宵图》

 王佳 李维昶 孙晓红 许霖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红红火火的宁波老行当,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老去”,然而,那些凝结在器物上的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匠心,也就是今年全国两会开始流行的“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精神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这种精神亦曾辐射社会百行,渗入宁波的老行当;也是这种精神,让一些老行当在当下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一)

  宁波的老行当究竟有多少,有哪些,估计一时很难说清。在“老宁波”眼中,牮屋、女红、补缸、打铁、修钢笔,都是老行当中的门类。

  1995年版的《宁波市志》里,写到了草编、漆器、花画贝雕、骨木镶嵌、绣衣、戏装道具等老行当,记录下了这些行当的兴衰沉浮。其中,因工艺精湛,在当时获得销售与口碑双赢的,比比皆是。

  明时,有圆木业制作木桶。明末清初,宁式木器家具做工精巧,驰誉省内外。清末,鄞县樟村崔夹岙40余人进城经营箍桶业,产马桶、脚桶、水桶等圆木制品。

  清光绪年间,奉化竹雕业盛时有工场4家,其制品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誉为浙江三雕。清末,艺人俞啸霞细工竹雕著名,1912年受奉化习艺所之聘,精制翻簧竹雕品,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及国民政府农商部国货展览会嘉奖。竹雕制品销往上海、汉口及美国、南洋、日本。

  1919年,叶德政等集资于江北岸缸甏弄建粹成国货阳伞公司,产飞鸿牌钢骨铁柄晴雨伞。1921年秋,粹成钢骨布阳伞获福州第二次国货展览会国货优良奖。

  在明清之际达到鼎盛的泥金彩漆工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还盛行在宁波地区的民间。1953年举办的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宁波泥金彩漆中的双龙提桶、饭盂、粉斗等作品,受到了行家赞扬。上世纪70年代,产品远销美国、新加坡等地。

  “宁波现今保存着的明清及民国时期家具和生活用具,其泥金彩漆部分光艳如新,看得出当年手工技艺之精湛。”如此赞叹,蕴含的正是对工匠精神的礼赞。

  最近正着墨《老工匠系列》的桑金伟,专程拜访了曾经的“牮屋匠”,为木结构房屋纠偏的工匠。

  “它不属木匠,但属建筑业,据传是三百六十行之外的一个特别的老行当。”在桑金伟看来,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而又身怀绝技的老人,仅凭几根钢索、几个螺钉,就把大批老屋扶正,堪称是古镇保护的真正大家。

  牮屋的过程按先后分为“观测、卸拆、牵引、固定”四个步骤,每一步都很考验牮屋匠的“功力”,比如牵引,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牵引点的选择,必须充分了解并熟悉整个屋架的木构造原理,全凭牮屋匠的丰富经验目测判断,根据不同情况在梁柱上选好几个牵引受力点,然后用绳索加以牵引纠偏。

  工匠技艺的修炼,需要毅力和坚守。在奉化,有位袁恒通老人,年轻时跟着师傅学习竹质造纸,一生都在研习提高自己的技艺。1984年,他成为棠云第一批可以进行手工造纸的家庭作坊主,并获得了正式的营业执照,当时他已年过半百。

  如今,袁恒通老人的家庭竹造纸手工作坊,虽然也纳入了些许现代气息,用部分机械劳作来替代手工捣料和打浆,但大多仍延续着传统工艺。老人的竹造纸作坊主要有削竹阴干、缸内腐蚀、烧碱腌制、压干、机械打料、打浆、木槽操纸、直壁晒纸(烘干、晒干)和成纸等步骤。从原料堆沤,到装进粗布袋挤干,再捣踏、漂白、打浆、过滤、抄纸、压榨、晒纸等要经历72道工序,最后被分割成50厘米×80厘米的规格用纸,生产一张纸通常需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

  (二)

  袁恒通老人的纸张生产历时不短,放在当下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却是千年古村里走出的“国”字号。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订单流失,老人的家庭手工作坊也一度濒临倒闭。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特殊的古籍修复用纸,使这几百年的手艺再次焕发新生。

  依据国家造纸行业的标准,按照天一阁古籍修复的要求,竹料、苦竹和够皮等含量均要达到一定比例,一个多月上百次的反复试验,在传统的棠云竹纸的基础上,袁恒通老人创新研发出了新一代的棠岙特殊用纸。它既可以“以旧补旧”修复古书古籍,又可以作为普通的纸张书写画画,独特的苦涩味道还可以防虫防蛀,此外还有独特的配色功能。一张功效独特的竹纸,吸引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眼球,也吸引了国家、北大等“国”字号图书馆的慕名而来。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催化,带动了一批老行当重新焕发生机。

  研习金银彩绣技艺二十多年的裘群珠,念于对传统手艺的情愫,不忍看着其继续沉寂,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承担起保护和传承这一手工技艺的责任。2008年,裘群珠注册成立了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专门致力于金银彩绣精品的研发与制作。2009年,宁波金银彩绣传承基地正式落户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2010年,裘群珠筹资创建了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开馆至今已拥有5000多件金银彩绣藏品,最早的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精品也多次荣获省市、国家级奖项。

  在已经绣制完成的金银彩绣作品中,裘群珠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是2011年荣获第十届民间文艺山花奖的《甬城风情图》。这幅作品全长近3.47米、宽近1.92米,费时两年,花费近千工,采用200多种丝线,运用百余种传统针绣法,用线总长可达960公里。“仅仅是一轮圆月,就用了6种针法,试工5次,直至产生‘亮如灯、柔如水’的艺术效果。”裘群珠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金银彩绣这项古老技艺,裘群珠领衔的金银彩绣团队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美院等各大院校“牵手”,研究和创新针法技艺,同时举办各种培训班、交流班,吸引有兴趣的学员前来参观、学习,让更多的年轻人也能喜爱和掌握这门技艺。

  1973年开始拜师学习泥金彩漆的黄才良,一直钻研于这项传统工艺,并努力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

  在黄才良的记忆中,1979年后,泥金彩漆工艺在现代工业浪潮的冲击下开始没落,很多艺人改行改业,“剩下我一人‘傻傻’坚持着,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坚持,但我自己却心如明镜。”黄才良说,除了那份对泥金彩漆工艺的热爱,内心更是坚定地认为泥金彩漆终究会再次复兴。

  “事实证明我的坚持是对的,现在泥金彩漆的很多技艺都被恢复了,很多年轻人愿意来学习,同时也有了新的传承人,让我很欣慰。”黄才良说,接下来,他们会逐步恢复泥金彩漆在生活中的影子。

  老一代工匠不断凝练的“工匠精神”,有人说,就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的传承,会在这个时代推动着“宁波制造”拿出更多的“代表作”。

 

 相关链接

  老行当,一般指传统的手工业生产行业,范围较广。老工匠是指其中从业有技艺者。1995版《宁波市志》在相关篇章分别记述:第十七卷“轻工业”第一章“造纸印刷”第一节“造纸”记有造纸业。第三章“日用器具”记有金属制品(如打铁铺、阳伞厂、镬厂等),玻璃制品(如玻璃厂等),陶瓷制品(如烧陶业等),家具(如箍桶业、藤作器业、木器业等)。第五章“工艺制品”分设雕塑(如骨木嵌镶、朱金木雕、佛像雕塑等)、漆器、刺绣(如金银彩绣等)、草编、其他产品五节。第六章“文体用品”第一节“文化用品”和第三节“乐器”,分别记有制笔业、乐器业。第十八卷“食品工业”第三章“酒饮料”记有酒坊、酱酒坊。粗略统计,有几十种之多。宁波地域的其他方志如[民国]《鄞县通志》等也有一些记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