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短信“退订诈骗”的“灵感”从何而来

  马涤明

  一北京网友爆料称,她收到一条“订阅增值业务”的短信,根据提示回复了“取消+验证码”之后,半天之内支付宝、银行卡上的资金被席卷一空(4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按理说,收到不明短信,不予理睬或删除,也就是了。有些人之所以会按骗子的提示“退订”,是担心不退订会受到进一步的骚扰———等于默认了对方推销的订制信息,付费不说,短信轰炸更叫人不胜其烦。如果从来就不存在这样一种被动订制信息的服务,即便有骗子冒充电信服务商给用户订制,用户也未必相信。问题是,出自电信服务商的“正规被动订制”太多了,而骗子又是模仿电信服务商的“106”开头号码,用户自然防不胜防。

  一些电信服务商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就给用户订制某些信息服务,尽管订制信息中声明,不需要此项服务可以退订,但如果用户没提取该短信,或没时间细读,对方就视为用户接受,然后按月扣费。笔者曾因这个问题多次与客服交涉,但对方从来没有理亏之感,辩称“不需要的话是可以退订的,没有强迫用户消费”,继续质问“你们有什么权力未经我同意就给我订制?我又有什么义务必须逐条提取阅读你的商业短信?操作‘退订’给用户带来的麻烦,又该怎么算?”对于这些问题,客服从不正面回应。

  电信服务商给手机用户的被动订制,现在好像少了,但后遗症并未消除。比如骗子的“退订诈骗”,其“灵感”难道不是从电信服务商那里学来的?如果没有过忽略“退订”惹来不少麻烦的经历,一些用户怎么会那么听话地按照骗子的指示操作“退订”?

  还有一个问题,“106”这种特定号码,原本只是运营商自己的专有服务号,具有一定公信力。正因此,诈骗短信通过“106”发送,就很容易让用户误以为是运营商发的,所以会上当。早在三年前,媒体就曝光了部分运营商卷入垃圾短信地下产业链的黑幕———诈骗分子能够借用“106”,是利益合谋的产物。当时,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表示,垃圾短信困扰社会多年,运营商难辞其咎,工信部将责成其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106诈骗”活跃度不减,运营商与政府监管部门做了些什么?“专项整治”又整治了什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