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2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头抗台果园被毁 爱心温暖从头再来

金从标的“涅槃重生”记

  金从标在大棚里查看甜瓜长势。
  金从标微店里已有多笔订单。
  (沈孙晖 摄)

  本报记者  沈孙晖

  象山记者站 俞 莉 陈光曙

  翠绿的瓜叶,饱满的甜瓜,大棚里20多度的温度就像金从标此刻的心情,有暖意在心头。最近,他可谓“双喜临门”:刚入选今年4月的“浙江好人榜”;5月,灾后重建的果园种植的第一批甜瓜、西瓜就要相继上市了。

  53岁的金从标是象山高塘岛乡孝贤湾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该县最大的家庭农场主。去年7月强台风“灿鸿”来临时,他舍小家顾大家,自己承包的560亩果园几近绝收。在相关部门、市民的爱心帮助以及自身努力下,老金重建果园,“东山再起”。如今,他又“赶潮流”开起了微店,走上了订单农业的发展道路。

  带头抗灾损失400万元

  去年7月9日,台风“灿鸿”开始影响象山。老金整个人像上了发条,忙着带人一户户通知孤寡老人、危房户转移至避灾安置点,跑到海边检查渔船是否全部回港避风,巡查山塘水库是否有安全隐患……整整三天两夜,他没回一趟家,挂断了妻子打来的许多个电话。

  在老金的带领下,全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但他自家承包的560亩果园却遭遇“灭顶之灾”:大棚被吹倒了一大片,西瓜、甜瓜、水蜜桃、葡萄等基本绝收,所有桃树被连根拔起。特别是170亩已经成熟的梨子,已被宁海客户以每公斤4.6元的价格收购,原本再过一周就要被收走,结果全部毁于一旦……据初步估算,老金直接损失达400万元,成了全村损失最大的人。

  女儿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老金:“我爸如果不当这个村书记,也不会损失这么大,他就是‘一根筋’,自家的事不顾,老是跑去帮别人。”对此,金从标却说:“人家相信我,选我当书记,就是相信我的责任心,我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婉拒爱心援助自己重新站起来

  老金的事迹当时被媒体广为报道,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一连串爱心援助活动接踵而来:在象山城区涌金广场举行的“聚青春之力,汇半岛爱心”———帮扶受灾果农公益行动中,热心市民向老金认购了2万多元的水果;当地一家民间协会也主动向他买了6万元的爱心蔬果。后来,象山县商务局又送来6万元钱,县供销社提供了价值3万元的肥料……

  对于大家的一片爱心,老金深为感动,心里又感觉过意不去。当时,同村许多村民主动提出到他果园帮忙救灾,他以自家有工人为由婉拒了大伙的好意:“我知道给工钱他们肯定不会要,自己吃点亏没关系,我不想欠大家的情。”市里有关部门到孝贤湾村慰问时,也为老金的高风亮节所感动,给了村里2万元慰问金,又给他个人1万元。谁知次日清晨7时多,老金就拿着钱来到乡慈善分会捐掉了。工作人员考虑到他的困难,劝他别捐了,但他“一意孤行”。

  跌倒了就要重新站起来!“大家的关心对我是一种鼓舞,我不想向政府伸手求助,还是要靠自己努力!”老金很实在,拿出了所有积蓄,并借了一部分钱,花费200多万元、历时四个多月将果园重建完成,并将大棚牢牢加固。好在当时台风中除了桃树“全军覆没”,其他果树苗还在,这为他省下了一大笔购苗费用。

  去年11月,老金在果园里相继种了甜瓜、西瓜、葡萄、梨、火龙果等,并花了10万元购买柑橘苗,将原先的桃子大棚改种柑橘。

  变身“微商”发展订单农业

  老金告诉记者,他的绿苑家庭农场主打“绿色产品”,让水果应季生长,不套袋、不催大,自然成熟,尽量做到少施化肥,多用有机肥。他一直坚信,只要产品质量有保障,市场应该不需要多担心。

  但如何让更多的顾客在多如牛毛的市场中认同自己的放心果,让好产品找到好客户?老金一直在探索“答案”。以往,他销售一般走市场。去年“双十一”,老金尝试“吃螃蟹”,以“绿苑果园”为名开了一家微店,走线上销售,两天时间就卖出了100多箱水果。他微店的老主顾、象山市民郑女士说:“他的产品就像其为人,可以用‘责任、优质、放心’来概括!”

  初尝甜头更让老金坚定了今年继续扩大微店销售的信心。4月上旬,他已把5月份即将上市的甜瓜、西瓜以及自己酿的火龙果酒摆上“货柜”,进行订单预售,短短6天就有380单下订。同时,老金在自己的产品上加贴二维码,顾客只要一扫码,手机上即会显示产品名称、上市时间、生产企业、联系方式等信息,保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源头责任。

  下一步,老金准备丰富自己的“订单农业”内涵:“我打算根据网上订户的蔬果预订数量以及种植要求等信息进行种植,并可以让客户直接来我的农场实地体验、查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