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伦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多项2016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兴动能加快积聚,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就如同徐徐送暖的春风,一季度中国经济也迎来一连串的暖意,支撑经济向好的依据主要来自“七种武器”: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价格总水平有所回升、企业利润由降转升、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明显回升、财政收入增速回升、市场预期有所回升、外贸数据大逆转。除了重要指标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也在扎实推进:农业形势总体稳定,消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其中,用电量的结构变化体现了新动能的增强:一季度,第三产业的用电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5.6%,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11.3%,增速同比回升5个百分点,体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积极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尽管警告了全球经济面临增长的风险,却上调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期至6.5%和6.2%,这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回暖的态势。报告称,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反映了中国近期推出的稳增长措施及中国国内稳健的消费需求,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将对全球经济带来积极溢出效应,对自身及世界都有益处。 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持乐观态度的,还有众多国际组织、机构和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经合组织看好中国的稳增长政策,不久前将中国经济今年的预期增速上调了0.1个百分点。该组织称,近期中国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准、降息,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等,这些稳增长政策有助于提振经济。亚洲开发银行认为,中国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将继续为经济提供支撑,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韧性。国际投行摩根大通最近也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认为中国经济确实显现乐观信号,其中以制造业回暖最为突出。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普拉萨德近日撰文指出,中国经济避免了“硬着陆”,零售、家庭收入和就业市场保持稳步增长,同时资本流出和货币贬值压力有所减轻,这些都是“好兆头”。 应当说,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代表了国际上的客观理性声音和主流观点。这也为不时冒出来的“唱衰中国论”画上了一个大大的休止符。而近期陆续发布的中国经济运行数据,也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稳中有进态势持续。但必须看到,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下行压力不容忽视。下一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安排,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加快培育发展的新动能,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继续扩大有效需求,积极释放政策红利,努力巩固积极变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