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徐骏 作 新华社发

  徐迅雷            

  

  近来,《人民日报》文艺记者、著名作家李辉针对十几年前“徽州”更名为“黄山”的事,在微信公号上连发三文谈“徽州地名”文化,分别是《徽州,归来吧!》《再说徽州:地名改错了,真的不能恢复吗?》和《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舆情反响甚为热烈,90%以上读者赞成恢复“徽州”这一历史文化深厚的地名。

  李辉分析,1980年至今是中国地名变化、更改最为频繁的阶段。他以家乡湖北为例,1994年“荆州”与“沙市”合并为地级市时,从两地各取一字,名曰“荆沙市”———真有点莫名其妙。都说给孩子取名字是桩难事,可是给一个城市取名却如此轻率,因为一种不可救药的懒政,大名鼎鼎的“荆州”没了,真是“大意失荆州”啊!李辉于是挥笔著文《可惜从此失荆州》,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名两年后的1996年,湖北省政府决定撤销“荆沙”恢复“荆州”。1998年,李辉又写了一篇《可惜从此无徽州》,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周刊”,畅谈“徽州”的重要性,可惜这一回没起作用,“徽州”依然沉睡在历史的“故纸堆”里。

  重提这事的背景是: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其核心要义是保护地名文化,清理不规范地名。事实上,“保护”远比“清理”难。“安徽”少不了“徽”字;徽州早在秦汉时期设郡,北宋正式建徽州府治;徽派建筑、粉墙青瓦、木刻砖雕、明清遗韵,令人流连忘返;徽班进京,拉开了京剧历史的序幕;徽州的徽墨、宣纸、歙砚大名鼎鼎;史上徽商风采更是让人津津乐道……改成“黄山市”,无非是出于旅游经济的考量,其实游人是冲着“黄山”而不是“黄山市”去的。所以,我完全赞同李辉先生的看法:恢复使用“徽州”。

  我的家乡丽水,唐朝时(公元621年)名曰括州,公元779年改称处州。现在,当地晚报名为《处州晚报》,可见家乡文化人对“处州”之名的喜爱。处州地名一直沿用到民国,1949年10月改设为丽水专区,1968年改称丽水地区,2000年撤区建市成为丽水市,原县级市“丽水市”改称“莲都区”,“莲都区”这个名字当然没什么文化,更别谈什么文化底蕴了。

  有个“仙桃市”的名称与“莲都区”有得一拼。沔水(今汉江)流至湖北,早先这里有个沔阳县,1986年撤县建市时,将县政府所在地仙桃镇的“仙桃”二字作为市名,这“仙桃”使“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原本的“沔阳花鼓戏”“沔阳三蒸”,如果也改称“仙桃花鼓戏”“仙桃三蒸”,那就令人不知所云了。重要地名的变更不该是地方官员和“地名办”的事,应该是居住地公民的事,公民进行投票才是最好的方案。

  记得住乡愁,地名很重要。一位老人给家乡官员写信时说:“你们经济发展是好事,但是不要把我们熟悉的地名换了。地名,那是我们回家的路。”广义的地名包括街道等“小地名”。日前,台湾著名作家张典婉女士来杭州寻亲,我协助她在桐庐找到了89岁的亲人,此前寻找未果,原因之一就是街道改了名称。“文革”十年是地名变更的“重灾区”,许多街道被重新命名,那种“红”成一片、充满“文攻武卫”气质的地名,让人笑不出来。

  那么,是否都要恢复旧的地名才好呢?日前陕西也出现类似话题:西安要不要恢复为“长安”?媒体称超六成网友支持改名。不过,在我看来这事一定要具体地名具体分析,透析利弊。许多地名历史上也变来变去,在今天不必也不可能“一刀切”改回去。要改回去的,应该只考虑在1949年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被莫名其妙改掉的一些地名,至于那些已经中断上百年的地名是不必再更改的。试想,要是把今天正在使用的地名更换成几百年、上千年之前用过的地名,岂不更让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