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四明周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档案部门邀市民共建声像资料库———

为后人留一个声色宁波,可好?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毛芳芳

  《缑乡旧影》是宁海县档案馆结集的一本老照片册,内有600多张馆藏和征集到的宁海老照片。

  “你看,这是20世纪60年代的宁海县城隍庙。”“现在繁华的桃源路,60多年前竟是一片小桥流水人家。”“这种凤冠加头纱的结婚礼服,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在宁海县档案馆档案管理科科长竺兆建的眼中,老照片就像是一座“桥”,跨越历史的长河,留下岁月的痕迹。“如果没有这些,曾经的岁月,也许就此归为历史的尘埃。只是,对一个城市而言,我们现存掌握的‘影像记忆’还是太少。”

  近日,在亲身寻访后,记者发现,相对于文字档案,照片、音频、视频等声像档案,数量要少得多,题材也有些窄。

  影像,作为不可或缺的记忆,可“丰满”一座城。宁波,能否建一座“声像资料库”,为后人留一个声色宁波?

  早期声像档案量少、题材窄

  黑白光影中,一座浮桥横跨三江口,“桥墩”由一只只小船连接而成,江岸边是老旧的房屋。这张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江桥老照片,由宁波市荣誉市民樊尚·勒马尚先生捐赠,目前存放在宁波市档案馆内。

  一江一桥,熟悉又遥远,将过往从历史的时空中拖拽而出,唤醒人们沉睡的记忆。从2001年开始,宁波市档案馆便开始专门对老照片进行收集,现有老照片6100余张,内容集中在桥梁、建筑、风景名胜、民俗等方面。

  “相比目前图库里存有的3万余张数字照片,老照片还是太少,占比不到两成。”市档案局征集编研处处长齐力上说,老照片题材也比较狭窄,仅市重大活动和各单位活动产生的照片就占了近一半,而能反映宁波风土人情、市井生活的照片,却凤毛麟角。

  声像档案的数量更少。目前,宁波市档案馆现存馆藏最早录音档案是建国初期的,馆藏录像档案最早的产生在1984年,现存录像资料、音像档案共计274小时。

  详细的名录中,几乎所有音像历史资料来自“公家单位”的工作记录,如人大的开会记录、服装节、贸促会的音像资料等,另有当年民乐剧团拍下的甬剧团老一代艺术家的表演资料。

  类似的窘境,在各县(市)区档案部门同样存在。

  老照片、老音像在馆内“过”得怎么样

  档案馆的老照片、老音像,在馆内的日子“过”得怎样?经过特许,记者戴上鞋套,来到存放老照片卷宗的库房。

  在这里,声像档案和其他档案资料一样,享受着优越的环境:有专门的恒温恒湿设备,相对密闭的环境中,灰尘很少,相应的消防设备也非常齐全。“如果发生火灾,库房内的洁净气体灭火装置会自动启动,喷射出的RJ541气体会瞬间灭火,从而保障档案的安全。它比一般的水淋消防系统要好,因为声像档案严格意义上来讲,受潮或水淋过后可能就受损报废了。”“声像档案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实际操作中,比纸制档案更严格,波动范围更小。”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处长金雷说,好比底片,干湿度不当就容易造成霉变,温度过高或波动过大时,照片色彩容易褪变。

  和馆内优越的硬件环境相比,征集到的部分老照片存放的小环境不尽如人意。

  “由于条件限制,当年一些老照片是贴在相册上的,然后附上一层塑料封面,就好像塑封。”金雷叹口气颇为遗憾地说:“现在看来,这样的保存方法是错误的。照片密封后,虽然短期可以隔绝空气和灰尘,但是时间一长易造成塑料薄膜与照片粘连,导致色彩脱落。我们征集到这样的照片,会先进行扫描,再做技术处理,将照片‘解放’出来。”

  自启动老照片数字化工程后,档案馆扫描后的照片原件就基本上不和外界见面了,市民要看照片,就直接看扫描后的数字文件。这是对老照片的保护。同时,档案部门启动了“数转模”工程,将数字照片制成“缩微胶片”,好比冲洗好的底片正片,良好的环境下可保存千年。即使专门设备不存在,置于放大镜下,也可辨识出图像的内容。

  为防止突发灾害事件导致档案丢失,档案部门的影像资料已实现异地备份。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自1981年成立以来,跟踪拍摄了中山路、江厦街、人民路、西郊路、大沙泥街、小沙泥街、药行街等街道不同时期的影像。记录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街巷的2400多张老照片,和其他档案馆的共700G的声像资料,完成了异地备份。

  让百姓生活进入历史长河

  连续两年,宁波市档案馆举办了“美丽宁波———档案记忆”摄影大赛。“通过举办这样的大赛,我们希望能收集到散存于社会上的历史照片,同时把现代照片保存起来,再过5年、10年,让有需要的人从这里寻找‘现在’。”市档案局副局长孙方翀说。

  在去年的大赛中,市档案馆共征集到摄影作品2636张,166人参与了投稿。“个人投稿比第一届有所增加。”孙方翀介绍说,作品反映了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港口、城建、古建筑、生态、非遗等。

  让主办方略感遗憾的是,参与者中,普通市民寥寥可数,主力群体还是与档案工作相关的人员和摄影爱好者,选取的照片视角、抓拍内容有一定的局限,百姓生活的纪实题材非常紧缺。

  目前,宁波档案部门建设声像档案资源,主要通过紧盯媒体定向征集、专注大事主动介入、聚焦名人争取捐赠、整合资源开发利用等途径,有的已开始了“互联网+社会记忆”的探索,开发“微视档”,即微型视频档案。除了采取传统途径外,也向社会征集市民自发拍摄的声像记录。

  “若确认有其存档的意义和价值,就会进行归档,并经后期制作整理成‘微视档’,让市民生活以‘原生态’方式进入历史长河。”宁海县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说。不过目前这类声像档案中,多的还是公共事件、公众活动,普通百姓参与社会记忆的很有限。

  共建共享,留一个有声有色的宁波

  和保存环境相比,宁波馆藏声像档案在研究和利用上的瓶颈可能更大。一位行内人士告诉记者,“保存环境、保护手段,那是硬件,有资金的话,容易解决;专业研究整理人才的缺乏,才是最致命的。”

  慈溪档案馆在发出老照片征集令后,收到民国时期老照片200多张。为了在众多老照片中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照片,慈溪档案馆特地成立了档案文化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老照片的征集、编辑等工作。去年,龙山山下村87岁老人虞季权捐赠了100多张虞氏家族老照片,慈溪档案馆邀请地域文化方面的专家与虞季权老人一起探讨,帮助老人回忆照片里的内容。

  这是档案人在不遗余力地寻找“历史信息”。不过,照片信息不够翔实,是大部分老照片面临的共同难题。记者发现,即便对老照片情况较为熟悉的行内人,基本也只是知道个大概,还没有人对现存的老照片进行过系统研究,谁也说不清楚在这些老照片中,到底蕴含了多少有价值的信息。平时,对老照片的利用,多用在一般性的展览和图书出版上。

  有识之士建议:是否可以建设一个公共的研究利用平台,动用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关注这些老照片、老影像,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价值?

  目前,宁波市档案馆开通了“市档案馆图片库”和“宁波档案”微信选集平台,以收藏、收购、接受捐赠等方式长期征集。

  “我们真心希望得到参与、见证宁波发展的全体市民朋友的大力支持,让宁波的‘活’档案能够保存和流传下去。”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说。

  凡在宁波境内发生的、能反映宁波特色的,包括政治时事、经济建设、市井生活、民情民俗、文物古迹、新生事物等方面的图片、声音、视频都可以上传。同时,图库中的图片,市民若有需要,也可以向市档案馆提出申请并使用。

 

   延伸阅读

  与其他类型档案相比,声像档案直接保存了社会发展中人们活动的声音和图像,更加凸显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给人以真切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穿越”感,是其他纸质类型档案所不能替代的。

  深入发掘声像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党和国家重要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和科研实践基地的功能,实现档案“资政、育人”的作用。

  声像档案的价值几何?国内不少城市进行了有益探索,如2015年广州举办了首届声像档案展播活动,15000部声像档案公开免费展播。首场播放声像档案《广州解放》,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展播的声像档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了反映广州历史的纪录片外,还有关于岭南文化的《西关婚俗》《广彩》《广绣》等专题纪录片,以及各个年代、各种类型的电影,观众可借此重温过去的岁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