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四明周刊·运动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用闲置厂房办起篮球馆

“海归”青年
和他的“摸球联盟”

  图为李川(图右)和他的小伙伴们。(周建平 摄)
  球场一景。(周建平 摄)

  本报记者 汤丹文      

  

  夜晚,在鄞州中心区春潮路一处闲置厂房不大的门面外,射灯在地下照出四个色彩斑斓的字:“摸球联盟”。这是李川和他的朋友们的篮球天地。

  晚上打球的人很多,六七点过后,白天空荡荡的街道变热闹了,因为停满了球迷的车。“一到晚上,这里的地貌就变了。”李川这样对笔者说。

  “摸球联盟”的球场篮架黑白相间,装饰得简洁明快,配上厂房高大的空间,很有LOFT的感觉。尽管球馆今年年初才开业,但现在在宁波球迷中已颇有名气了。

  李川是个篮球迷,从国外留学回来不久。他有稳定的职业,开设球馆是他和他的伙伴们的梦想。

  小时候,体弱的李川对运动似乎不太感兴趣。在媒体工作的父亲是个摄影记者,专司篮球摄影,本人也是个篮球爱好者。在李川的印象中,父亲曾希望儿子也爱上篮球,小时候教给他最拿手的一招是后转身运球后过人。李川学会后,在与小伙伴的较量中曾屡试不爽。

  “那时候,说不上挚爱,只是随便打打。”不知咋的,在初中,李川一下子深爱上了篮球。“那时,每天五点半起床,到市体育中心的篮球场打球。现在一起开球馆的两个小伙伴就是约球的同学。我们联系打球的QQ群就叫摸球联盟。后来搞微信群朋友圈,也用了这个名号。所以,球馆起名也叫了摸球联盟。”

  李川在国外留学攻读硕士三年,上学的地方在丹佛,NBA掘金队的主场。李川看过丹佛掘金和湖人的比赛,也见识过丹佛街头篮球的风格。在美国打球感受最深的是那里的篮球迷讲的是配合,也就是团队精神,所以跑动很多。而在国内,似乎很多球迷崇尚个人英雄式的“力挽狂澜”。

  留学三年仍然没有停歇打球的李川,习惯了自己打理自己的人生。“这或许与打篮球有关,打球时做动作需要瞬间判断,就会不知不觉养成性格上的果敢和决断。”

  回国的飞机刚落地,李川打开手机,就接到了宁波一家外贸企业的录取通知书。这网上应聘全部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

  虽然一毕业就有了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但他对篮球的爱好仍然如春天的绿草般疯长。回国没几天,他和昔日的球友钟开凯、王晨栋等一起聚餐,不知不觉聊起了篮球,聊起了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球场:“在宁波,适合打球的地方还是太少。”

  为圆梦,小伙伴们说干就干,付诸行动。当然,第一步就是向父母游说筹资,因为在他们这种年纪,实在还没能完成原始积累,来投入这个事业。

  “我们父母也是不知不觉被他们‘忽悠’进去的。但是孩子们的理想,我们会支持。”李川的父亲说。

  如何找到合适的场地是个难题,但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他们想到了搜索引擎上的实景地图。“只要是地图上有蓝色屋顶的,我们就一家一家地去找。”蓝色屋顶是挑高空间的钢架结构厂房的“标配”。

  找了三四家,他们就找到了现在的这个场地。三下五除二,与房东谈妥。进行了装修后,就开业了。

  “从我自己的角度,办篮球馆个人的喜好大于创业的理想。这可能也算是一个创业,但我现在想得很简单,能够把球馆运作下去,让球迷和自己有个好的打球地方就行了。”李川说。球馆另外2个股东钟开凯、王晨栋也抱有同样的想法。

  对现在的摸球联盟来说,生意不算坏,周一周五的晚上基本爆满,周末更不必说了。周六从白天到晚上,打球的人络绎不绝。但即便如此,要想做到赢利还是有点难度。好在李川和他的朋友们以及各自的家长都有很好的心态。“这个球馆光场租就要40多万元,但我们想通了,大不了前几年不赚。”李川的父亲这样说。

  三位年轻“股东”的家长们也把自己的业余时间放在了打理球馆。谁有时间就轮着管场地。有时候打扫卫生这样的事,大家都自己做,以节省运营成本。

  李川的理想是把自己的球馆打造成互联网时代注重体验的球馆。“现在我们很多营销就是在网上进行。我们打算以后每个球场或篮架后设立视频探头,这样球迷就能赛后回放看到自己打球的动作。这个基础上,球馆也许会推出球迷的TOP榜,进一步激发他们打球的兴趣。”

  李川希望能把“摸球联盟”做大,开出第二家、第三家,能够做成一个连锁的品牌。在这里,不仅能打篮球健身,更是小伙伴们交流的地方。李川很细心地在球馆里布置了一个休闲的空间,这样,陪男孩子来打球的女孩子也能有自己的天地,球迷们就能舒舒服服开开心心地摸到球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