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铃与堆场一角。(张燕 陈一民 摄) |
本报记者 张 燕 北仑记者站 金旭孟 袁力波 经济新常态 带来行业新挑战 “物流集约化程度有待提升,物流企业‘小、散、弱’的局面没有扭转,一体化物流服务能力较低,集约化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北仑区交通运输局的一份关于物流行业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北仑注册的物流企业数量庞大,但主要以低端的集卡运输、货物仓储、集装箱堆存等为主,缺乏附加值高的货代、船代、物流区域总部等现代物流企业。 “很难想象,现在不少货代公司与车队之间依然是上世纪的操作模式。”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货代公司基本位于宁波市区,在北仑没有办公网点,很长一段时间里,货代公司17时打印的箱单需要通过人工运输的方式送到车队,不少车队一般要到22时以后才能拿到单子进行提货。 而以海洋运输为主要工具的国际物流,其服务能力有待全面提质。由于宁波港口物流以“货物集散”为特征,港口集疏运量虽然位居全球前列,但国际物流货物价值量不高,大约为新加坡与香港的五分之一、上海的四分之一。国际物流服务能力有待全面提质,以金融、保险、法律、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端航运服务业比重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行业发展人才集聚度有待加强。物流企业在寻求突破转型过程中,普遍遇到人才匮乏问题,高级物流人才、信息化研究人才、软件系统开发人员等成为阻碍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企合力 推动供给侧改革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北仑物流业已不甘于“为他人做伴娘”的低端模式,开始积极谋求转型。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里,普洛斯、中外运、前程供应链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园区,涌现了铃与物流、天翔货柜等典型示范企业,已经形成了仓储、运输、贸易、综合等一系列物流产业类型专业化集群。作为全国港口物流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这个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已成为北仑物流行业转型的领头羊。 除了现代国际物流园区,集卡运输服务基地、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园区等各大物流园区(基地)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增量提速。目前,柴桥集卡运输基地设置了箱单服务中心,逐步改变了货物箱单“市区-北仑”两头跑的麻烦。马士基、中外运、DHL等全球航运物流龙头企业相继进驻梅山国际商贸物流产业园。 北仑积极利用港口贸易优势,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平台建设。随着宁波兴港货柜和太古冷链两家公司近30万平方米现代化冷库的相继建成,北仑正努力打造成为覆盖全省的冷链物流基地。兴港货柜目前已成为全市首家冷链海关监管仓,区港联动初步实现。太古冷链项目,能提供超过70000托板的温控存储空间和多温区冷冻、冷藏仓储服务。 产业联动发展取得实质性推进。如吉利汽车引进了上海畅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为其合理有效地安排了进厂料件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节省了成本。台塑、亚洲浆纸、逸盛石化等企业通过成立各自的物流仓储、运输公司,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示范型企业。 面朝大海拥抱蓝海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朝阳产业。宁波“面朝大海”的物流业,如何结合实际创造出一片新蓝海? 首先是以产业联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产业物流。如当前台塑、宁钢、宝新、吉利等大企业正在转型发展,物流业可以此为契机,承接上下游剥离出来的物流服务需求,鼓励制造企业向物流企业开放供应链管理,吸收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前端计划制订,推进现代物流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多式联运是当前我市大力倡导的港口物流新模式,北仑可加大区域合作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北仑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进连接内陆地区的“无水港”网络建设,通过发展海铁联运、公水联运、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进一步强化与中西部内陆市场的联系,加快构建立足宁波港、依托长三角、面向中西部、对接海内外的联运体系。 随着一批物流园区的建设,北仑物流业可以此为依托,通过有效整合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创建“一体化监管、一站式通关”便利化通关模式,吸引市内外优质外贸企业入驻园区,培育自有品牌优势外贸企业集群,并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结合智慧交通、智慧物流中心建设,改造提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企业信息、港站信息、公共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作业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