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2015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白皮书

  2011年-2015年宁波市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及其所占比重(单位:件)
  2011年-2015年宁波市发明专利职务与非职务情况
  2011年-2015年宁波市注册商标量情况(单位:万件)
  2011年-2015年宁波市与全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单位:件)

  冯瑄 王虎羽 文/图

   前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市通过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8779件和4608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91.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1件,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相比“十一五”末,全市专利授权量增长77.5%,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47.6%,注册商标量增长121.5%,版权登记量增长425.71%,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平台为1300余家企业建立中外特色数据库

  2019年基本完成专利区域布局

  编制《宁波市知识产权(专利)“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力争建设成为“创新资源集聚、区域布局合理、保护制度完备、服务体系健全”的知识产权强市。全市全年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1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5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7家,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企业149家。开展专利案件查处工作,共立案847起,结案846起,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8起。

  2015年,我市被认定为首批全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城市,预计到2019年基本完成专利区域布局任务,建成以专利为发展导向的政策体系、组织体系、人才体系,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数5000余个,为1300家企业建立中外专利特色数据库。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平台“天一生水网”汇聚各类专利2000余项,交易额累计超2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1笔,贷款额逾5000万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技术及资金需求,提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

  

    全市版权登记量去年增长七成

  成功调解版权纠纷案件800余起

  2015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市国资委联合推进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截至2015年,已基本完成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本级软件正版化工作任务。2015年全市版权登记量达到2208件,较去年增长70.5%。

  开展“清源2015”、“净网2015”等行政执法专项活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588人次,检查相关文化经营单位5416家次,查办大要案15起,查获违规场所97家次,没收非法物品18万件,罚没款27.3万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起,做出刑事判决1起。依托市版权纠纷调解中心平台,开展版权纠纷调解工作,成功调解案件800余起。2015年11月,正式成立全省首家版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升级”

  查获案件424起案值约6731.9万元

  宁波海关加强执法检查确保知识产权执法规范统一,对知识产权案件执法情况进行监督。2015年共查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424起,同比增长4%,案值约6731.9万元,同比增长34.9%,查扣各类侵权货物约1711.2万件,同比增长76.3%。全年共协查欧盟海关通报的案件信息100起,交换信息1起;向公安机关通报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线索31起。

  开展“清风专项行动”。查获侵犯自主知识产权案件54起,案值约1804.3万元,查扣各类侵权货物约77.5万件,涉嫌侵权货物主要为电动三轮车、阀门、文具等,涉及“TIGER(老虎)”、“AIRTAC(亚德客)”、“中华牌”等国内品牌。查获去往“一带一路”国家的案件116起,案值约1791万元,查扣各类侵权货物约158.2万件。

  

   刑事、司法保护“加速跑”

  率先成立首个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

  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侦破“2014.11.9慈溪罗海宏特大生产、销售假冒浙商知名品牌奥普注册商标浴霸案”等多起部督、省督重大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全市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运用立案监督、追捕、追诉等手段,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移、有案不立和以罚代刑。全年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4件4人;提起公诉27件49人,其中假冒注册商标案件10件22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13件22人。

  公正司法,提升审判质效。2015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257件,较去年增长68%,其中专利纠纷228件,侵害商标权纠纷130件,著作权侵权纠纷824件,不正当竞争纠纷3件,知识产权合同纠纷26件,申请诉前证据保全41件,其他案件5件。结案1255件,较去年增长81.1%,其中调解83件,撤诉936件,调撤率稳中有升。

  宁波科元塑胶有限公司诉宁波联能热力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入选省高院指导性案例和浙江省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全市新登记软件著作权787件

  众创空间迎来发展“春天”

  2015年,全市全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380.84亿元,同比增长26.36%,全市新登记软件产品365件,软件著作权787件。

  进一步推进软件产业创新发展载体建设。建设高新区宁波智慧园、慈星纺织软件园、宁海综合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软件产业创新集聚区。和丰创意广场、鄞州大学生(青年)创业基地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落户高新区;依托中科院虚拟经济和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的技术力量,引进成立宁波中科大数据智慧应用研究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搭建众创空间,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创新服务,推动创业创新活动的开展。2015年,海曙区众创空间正式开园,签署入住协议企业9家,博洋集团投资建设的“创客157”项目,已投入使用。江东区盛世方舟众创空间综合体项目入驻合作的孵化器9家,入驻的项目团队人数达190人;宁波“集盒”产业园被列入重点扶持的“众创平台”。

  

    宁波市2015年知识产权10大事件

  1.宁波入选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地区

  为建立以知识产权资源引导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知识产权资源布局,推动产业创新发展,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首批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申报工作,我市成功成为全国7个试点城市之一。通过3年努力,我市将形成知识产权(专利)资源分析报告,提出促进宁波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优化知识产权资源布局的相关政策调整建议,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2.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第三方平台”

  2015年5月起,我市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第三方平台”,全面整合行政调解、维权援助、法律服务三大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完善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机制,并吸收专利技术分析资源、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化解资源的协同性、系统性、完整性。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统一受理立案、统一分流、统一归档的统一指挥化解模式。该平台将于2016年5月初正式运行,它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的长效机制。

  

  3.一批甬企打赢知识产权维权仗

  2014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宁波同创强磁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华辉磁业有限公司、宁波科田磁业有限公司、宁波永久磁业有限公司等国内7家企业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展开了一场围绕稀土永磁专利的谈判,7家企业未能如愿获得专利许可。随后,7家稀土永磁企业成立联盟抱团反击,2016年2月,美国专利商标局终审裁定日立金属2项核心专利无效,稀土联盟在烧结钕铁硼领域涉日专利中首战告捷。博洋家纺借助“彩绘云裳花容”图案著作权主动维权,被告被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此产品,赔付经济损失,并在全国性报刊上刊登赔礼道歉声明。

  

  4.宁波中院十年走出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之路

  宁波中院知识产权庭成立已有十周年。十年来,该庭收案量增长率为354.5%,结案量增长率为587.7%,收案种类增长率为57.89%。为保证案件审理质量,其结合宁波经济发展状况开展特色审判,设立巡回法庭,聘请技术专家,运用知产审判“三合一”和知识产权“2+3”模式大陪审庭审等制度,有效提升审判质效。

  

  5.宁波查处制售盗版中小学教材教辅案

  2015年4月29日,宁波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与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护苗2015”专项行动,一举捣毁制售侵权盗版少儿教材教辅出版物窝点,当场查获各类非法教材教辅2.2万余册,查缴印制非法出版物的复印机9台、电脑4台以及打孔机等一批设备,并抓获犯罪嫌疑人施某某和杨某某。据初步推算,出版物价值超过百万元。因案件情节已涉嫌侵犯著作权罪,目前文化执法部门已依法将此案移送公安机关。

  

  6.宁波出台《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若干意见》发展品牌经济

  去年12月12日,宁波《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施行。《若干意见》分为总体要求、发展目标、行动任务、保障措施等四个部分。重点是全市上下围绕商标发展总量、商标发展质量、区域品牌发展、商标发展环境等具体目标,提出4方面共11项工作任务。《若干意见》的亮点是在保障措施上比以往有更大的力度,每年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财政资助达250万元。

  

  7.宁海李某某等十人假冒“红牛”饮料注册商标案

  李某某等10人于2011年至2013年先后在宁海县前童镇严家村、长街镇山头村、黄坛蒋家峰山村等地租厂房,在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及注册商标所有人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标有红牛商标的空罐、盖子等,根据自制配方,生产假红牛饮料并进行销售。至查获时已陆续生产假冒红牛饮料4万余罐。最终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4年至1年不等,其中立案监督的3人均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以上刑罚。

  

  8.宁波海关查获出口假冒国内自主品牌橡胶三角带案

  2015年6月27日,浙江某公司向宁波海关隶属现场业务处申报出口一批橡胶三角带,境内货源地为台州地区,目的国为格鲁吉亚,申报品牌为无牌。审单关员在审核单证时发现该报关单具有以下风险点:一是橡胶三角带用于动力传输,涉嫌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是宁波口岸较为常见的侵权商品之一;二是西亚地区是宁波海关重点关注的侵权货物流向地之一;三是审单关员根据查验现场反馈的信息,之前已有多票申报为橡胶三角带的台州地区的货物查验后发现为侵权货物。经调查,该批货物侵犯了青岛东一胶带有限公司在海关总署备案的商标专用权。

  

  9.宁波公安局经侦支队打响全省“云剑”行动第一枪

  “2015云剑行动”是由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省公安厅牵头,多部门配合共同开展的专项打击行动。2015年5月14日上午10时许,市公安局组织鄞州、江北分局联合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分别对位于宁波波轻纺城和青林湾的制假窝点展开收网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捣毁制假窝点2个,缴获“阿迪达斯”、“拉夫劳伦”、“耐克”等假冒品牌服饰3000余件,打响了全省“2015云剑行动”的第一枪。该案被评为2015年全省经典案例,并被《福布斯》杂志刊登报道。

  

  10.慈溪公安局经侦大队破获制售假冒奥普卫浴案

  2014年12月,杭州奥普卫厨科技有限公司反映在我市慈溪观海卫地区存在侵害浙商品牌奥普浴霸注册商标的制假窝点和辐射全国销假网络,并提供了相关的知识产权犯罪线索。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该案做出了重要批示。市局经侦支队随即启动专案侦查模式。2015年3月10日,对观海卫各侦查目标进行抓捕。全案依法刑拘5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1名犯罪嫌疑人,查获2个制假窝点并发现一批涉案假冒奥普浴霸配件,成功打掉一个涉案2500余万元,严重侵蚀奥普江苏、上海市场的制假犯罪网络。

  中国(宁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服务热线12330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