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2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俞兰珍:

荒地孕育樱桃梦

  记者 黄剑跃 通讯员 张辉  

  眼下正值樱桃采摘旺季,在余姚西北部的黄家埠镇回龙村,樱桃基地主人俞兰珍迎来又一季的收获。

  俞兰珍是土生土长的黄家埠镇农村妇女。44岁的她,做过10多年的挡车工,也从事过四五年的五金加工。8年前,她把创业目光聚焦到了水果种植,而且还是“好吃难栽”的樱桃。

  俞兰珍之前没种过水果。2008年底,她承包了村里一块20亩的荒地。这块荒地是房屋拆迁后留下来的,没什么肥力。俞兰珍费时费力地运来黄土,和鸡粪、羊粪等有机肥拌合,硬是“造”出了肥沃的土壤。

  一开始,俞兰珍选择种山东大樱桃。夫妻俩买来1500株树苗,但最后种活的还不到500株,且只开花不结果。

  “道理很简单,就是水土不服。那时候我们不懂技术,盲目引种,结果栽跟头了”,俞兰珍有点难为情地说。

  吃一堑,长一智。第二年,经镇农办牵线,俞兰珍向余姚的水果专家汪国云讨教樱桃种植技术。当年底,她把20多亩山东樱桃全部改为本地适种的短柄樱桃。通过虚心请教专家、外出参观学习以及和同行交流种植,俞兰珍逐渐掌握了整形修剪、温湿度调控和肥水管理等樱桃无公害栽培的技术要领。

  2012年,果园的樱桃开始挂果。俞大姐还玩起了微信,通过朋友圈推广,展示樱桃的各个生长阶段。闻讯上门前来采摘、购买的游客越来越多。

  作为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最早的树种,露地种植的樱桃几乎年年要遭受“倒春寒”和台风天气的影响,冻害、裂果让俞大姐吃足了苦头。

  2014年底,在林技部门指导下,俞兰珍建起了樱桃保温大棚。当时,这种大棚即使在樱桃主产区梁弄镇也不多见。 

  去年开春,保温大棚里的樱桃不但上市时间提前了半个月,且果大味佳,卖出了每公斤百元以上的好价钱。

  今年年初,俞兰珍又投资15万元建设了8亩避雨棚。3月份的“倒春寒”,余姚绝大部分地区的樱桃减产明显,而俞兰珍的果园成功逃过一劫,樱桃果实饱满,长势喜人。前阵子,她在果园里重新规划建设了先进的滴灌系统。有了现代化农业设施做帮手,樱桃种植、管理更加省工、省力了。

  樱桃种得得心应手,俞兰珍信心越来越足。她告诉记者,准备继续扩大樱桃种植面积,并计划和镇上的农家乐合作,吸引更多游客,把采摘经济做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