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 近日,北京市民范先生在民生银行注销工资卡时,被工作人员告知其名下还有303个储蓄卡账户,个别账户内尚有余额。银行方面称,303张卡是在十几年前批量开办,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4月26日《北京晨报》)。 对此,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这应该是单位批量开卡,本来给很多人开的卡错开到一个人名下。”目前银行开卡需要本人持身份证到柜台办理,银行会联网核查,单位代开卡也需要本人持身份证到柜台激活,且一人最多开10张卡,“现在出现冒名开这么多卡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批量开卡”应是“历史遗留问题”。 实际上,一人在同一银行有303个储蓄卡账户,只是当年银行卡滥发的冰山一角。在银行卡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下,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降低发卡门槛,乃至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单位越俎代庖,大面积“代办”,如此违规操作,造成了范先生坐拥303张卡却完全不知情的“后遗症”。 “批量开卡”之下,当然不可能有严格的授信审核,急功近利之下的无序竞争,暴露出银行的经营乃至风险管理,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思维,缺乏现代的法治观念。而在市场竞争的逼迫之下,又不惜丢掉了社会责任,置储户利益于不顾。而这必然使银行发卡陷于恶性循环之中,因为社会责任既是银行的立足之本,也是其规避风险的必然要求。 “303张卡”固然是十几年前的荒唐事,但问题是,对于强化风险管理,银行好像并没有吸取教训。比如,银行有定期筛查机制,“发现异常情况会通知客户”,而一个客户有303个储蓄卡账户,何以十几年间一直筛查不出来?银行称这是因为“范先生名下的303张卡中绝大部分已经冻结,成为无效账户,所以一直未被发现”,那么,账户未冻结时为何没有被筛查出异常?何况,那些尚未被冻结的账户,也未在筛查中被发现。 所以,把“303张卡”当“历史遗留问题”一推了之,只是银行不负责任的借口。实际上,对一些银行来说,最大化逐利已然“常态化”,这导致其对外恶性竞争无止息,对内则必然放松风险管理。“303张卡”的出现对银行是警醒: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实属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