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正在浦发银行宁波分行营业部办理房贷业务。(杨绪忠 摄) |
本报记者 杨绪忠 通讯员 郑 慧 消费信贷剧增 市民陈先生最近利用在浦发银行办理“现金贷”获得的20万元,购买了一辆新车。“这种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一次获得三年的授信,可以随借随还,非常方便!”他说。 如今,从银行借钱装修、旅游、买车和购买其他高档商品等,已成为甬城市民的消费习惯。面对这种需求,金融机构力推各种消费金融类信贷产品,使之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根据广发银行在全国各地的调研,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已形成以银行信贷为核心,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线下消费金融及小额信贷为辅的多元化消费金融业态。90%以上的个人客户在需要消费性贷款时选择银行。银行凭借严谨的风控体系、强大的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在信贷额、客户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笔者从宁波银监局了解到,自去年以来,全市银行业积极创新拓展消费金融产品。截至今年3月末,全市消费信贷总额2781.38亿元,同比增长23%,高于同期贷款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消费信贷占贷款总额比重为17%,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全市银行业主动对接市民在购房、耐用消费品、住房装修、旅游、出国留学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在住房信贷、信用卡、消费贷款等方面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大力拓展消费金融。”宁波银监局相关人士说,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创新推出公转商贴息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在资金规模、审批额度、利率贴息及信贷操作方面给予全面支持,目前累计为6455户购房者提供了36.77亿元贷款。 信用卡消费信贷同样强势增长。截至3月末,全市信用卡贷款余额402.67亿元,同比增长25%。全市9成以上的银行推出了信用卡消费账单分期付款业务,通过减免年费、工本费、账户管理费等形式降低消费成本,已累计为520万个客户提供了便利的消费信贷服务。 此外,在个人消费贷款方面,截至3月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60.58亿元,同比增长13.81%。 互联网化加速 数据显示,大部分居民的消费信贷额在20万元以内,需求最集中的分布在2万元至10万元区间。超过八成的中小额消费(3万元以内)通过信用卡进行交易支付,超过七成居民在消费金额超过1万元时曾用过或者考虑使用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 根据广发银行的调研,互联网模式当下已成为高效信贷审批平台的最佳选择。77%的个人客户首选网络渠道获取消费信贷产品信息,而偏好网络信贷申请方式的客户比例正在急剧增加。 基于这个需求,全市银行机构积极加快直销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渠道。目前全市人均拥有电子账户1.22个,人均拥有“闪付通”金融IC卡1.3张,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阔的市场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纷纷布局消费金融领域,令消费金融成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争夺的焦点。 从金融产品创新看,个人信贷业务是传统银行难以全面惠及的领域,建立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为此,央行在多个城市试点推广消费金融公司。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市已有银行机构在积极谋划成立全市首家消费金融公司。 “与传统的银行信贷部门相比,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方式更加灵活,例如在产品设计方面,风险承受能力更强;在营销渠道上,消费信贷公司会更加侧重于互联网渠道、大数据分析,以及与其他第三方公司的合作。由于其专业性强的特点,在拓展消费金融、服务消费者方面将更具优势。”宁波银行相关人士说。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更多竞争者的加入,基于不同服务场景和服务对象的消费金融创新产品将不断涌现,国内电商将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渠道,随之而来的消费金融服务也将成为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的“蓝海”。 风控仍是核心 消费金融的“火热”颇有些挡不住的味道。 笔者发现,不少银行机构前往一些高档写字楼、机关事业单位摆摊设点,以发展消费金融的优质客户。而一些草根的民间借贷机构,则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推广无抵押、无担保的相关产品。 一名银行界人士表示,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机构之所以力推消费金融产品,主要是出于改善信贷结构、寻求新的增长点和规避业务风险的需要。这一热度或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专业人士认为,相对于传统信用贷款,真正意义上的消费金融产品有着明确的消费去向,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控制贷款人的资金用途。在这一点上,风险控制的能力决定了消费金融发展的水平。 “我们正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监管协同,强化政策协调和风险信息共享,督促银行建立健全消费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创新信用评价模式;同时加快完善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改善消费金融区域生态环境。”宁波银监局相关人士表示,将充分发挥监管引领作用,鼓励银行在监管政策允许范围内全力满足市民消费金融需求,优化信贷投向。 “消费金融的风险控制是核心,可以说是得风控者得天下。”浙江万里学院金融与会展系教授田剑英认为,欺诈识别和信用评估是风控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两点。传统的金融风控模型在大量的小额信贷需求面前存在短板。从当前来看,在高频交易的小额信贷领域,大数据风控工具在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可以实现有效的控制效果,各类消费金融平台应该加强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