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碗牛肉细粉的怀旧

  柴 隆

  

  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肯德基”和“麦当劳”还不曾出现在江东的大河路上,“小吃城”的经营模式在宁波街头很普遍,极受平民百姓的欢迎。但凡在老城厢内长大的宁波人,童年的记忆里不会忘却宁波城隍庙,在南塘老街尚未复活前,宁波城隍庙一直作为本埠小吃的大本营,熙熙攘攘的人群与目不暇接的各色小吃,构成一幅浓郁的市井图。

  油炸臭豆腐和炸鹌鹑,可能是许多人每次进庙的必点之物。而我却一直偏爱那一碗牛肉细粉汤,它仿佛是青春期里的一个过往风物,让我难忘。遥想当年,青瓦屋檐下的店面虽简陋,门口厨台上的那个白铁皮加长铁锅,冒着缕缕热气,终日炖着新鲜的牛大骨,上面浮起一层肥滋滋、亮闪闪的油花儿,真叫一个诱人!

  在老宁波人眼里,一碗出自城隍庙的牛肉细粉,才算得上最正宗,加入少许咖喱粉,油花儿也染成金黄色。戴着一副卫生套袖的阿姨,切牛肉的麻利手势,曾让多少人垂涎欲滴。阿姨们都是几十年的老手势了,她们往往会麻利地捞起一把泡在水里的番薯粉丝,将其塞进一个铁丝网兜后挂在大锅沿上,浸烫在牛肉汤里。没过多久,将细粉倒入碗里,丢入几片切得比纸还薄的牛肉,随意地撒点盐和葱花,匆匆端过来,买票、付款、排队,自己端上桌……即便是国营店的风范,大家也会心甘情愿,那缺少油水的年代,粉丝吸足了牛骨大汤的精髓,油滑爽劲,一口气吃下两碗,也不会觉得腻味。

  依山傍海的宁波人家,对不少食材,有独特的称呼。譬如喜欢将馒头唤作“淡包”,将粉丝称作“细粉”(又作“线粉”),用宁波话说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粉丝,要数山东龙口的绿豆粉丝名气最大,好是好,只觉得放汤后太细,没啥嚼劲儿。大多数宁波人,还是偏爱四明山地出产的番薯粉丝,看起来“黑黢黢”的,久煮不煳,韧性足,浸过牛肉汤后,吸足油水,愈加滑爽!多少年吃下来,鲜香中透着秀雅细腻,和婉安然……

  其实,城隍庙里的牛肉细粉汤,永远上不了大场面的宴席。只是一味市井小吃,常伴些个特定的面食,几个热腾腾的南翔小笼或锅贴,必定要搭碗牛肉细粉,算是黄金搭档。在吃客心中,已是食俗惯例,且要堂吃才好,打包买回家,细粉久浸涨起,糊搭搭的,风味就会大打折扣。当年,我带外地朋友游览甬城,必去城隍庙点上一碗牛肉细粉,外地朋友吸入一撮粉丝,喝一口牛肉汤之后,眉毛必定弯作一条桥,牛肉汤鲜美极了。 

  这一碗牛肉细粉汤,最适合下午当作点心。听完“民乐剧场”的“宁波走书”后,点几个刚出炉的牛肉锅贴,盛在浅口的搪瓷碟中,再来一碗加了咖喱的牛肉细粉,咬一口锅贴,脆皮嫩肉,或抓起一个冒着热气的雪菜大包,呷一口黄澄澄的细粉汤,麻辣鲜香,这曾是不少老饕在城隍庙里的吃门槛。

  我的初中时代,逢天晴的周末,就会约上三五好友去镇明路一家音像店,淘几盘陈百强、张国荣的磁带后,大伙儿聚在城隍庙,坐在长条板凳上,每人点一碗牛肉细粉,风卷残云地喝三吆五……此情此景,恍若昨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