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远 2013至2015年度市级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名单近日出炉,共评选出市级劳动模范145名,模范集体59个。其中,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和企业人员所占比例高于60%(5月2日《宁波日报》)。 顾名思义,“劳模”是劳动者中的模范,是时代先进性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者,代表着社会正能量。劳模多出自基层劳动者,早该如此! 都说“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但有一段时间,评选劳模有些错位,对来自基层的一线工作人员和企业人员关注不够。不少企业管理者竞相争夺这个“头衔”,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领导也千方百计往里挤,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企业家、官员冒充基层人员参与劳模评选的情况,这让劳模评选变了味、走了样,偏离了初衷。 评选劳模,是为了肯定和表扬各行各业一线先进工作者,也是为了树立典范,激发更多人的劳动热情。基层劳动者,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车间、工地,无论是挥斥方遒,还是埋头苦干,总是挥洒着最多的汗水,铭刻着劳动者最深的痕迹。 基层劳模多,有助于夯实社会发展基础;有助于涌现大量工匠,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在全社会摈弃“不劳而获”陋习,树立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平凡出伟大”的社会风气。而把这一荣誉过多给予一些难接地气的明星、远离一线的企业家或官员,因生产生活的体验不一样,很难起到激励绝大多数人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劳模这一荣誉在人们心目中的成色。 基层、一线劳动者,是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主力军,劳模的产生,就应面向基层,着眼一线“工匠”。希望今后有更多劳模从一线工人、基层员工中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