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燕 超限超载运输车、工程车危害道路甚至人身安全。4日召开的全市公路综合治超暨深化推进工程车整治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是市政府实施综合治超的关键之年,到年末,全市将基本建立“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合执法、标本兼治”的综合治超长效管理机制。这是市委、市政府看到超限超载危害,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作出的明智决策。 由于超限超载车辆的流动性大,长期以来,“治超”容易处于“巡查式治理”的被动局面,超限超载车辆与执法人员玩“猫鼠游戏”,这样管理不仅收效不大,而且治标不治本。 路上的超限超载车辆如同流动的自来水,拧紧水龙头才能真正杜绝水流。而治超的“水龙头”需要通过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来实现。 抓源头监管是建立治超长效机制的关键,这个源头就是车、货、运输企业。首先要拧紧车辆监管这个“龙头”。治超需要部门联动,仅凭某一部门某一级的力量无法真正实现源头监管。交警、运管部门要加强对车辆登记、上牌、发证的监管,对发现的非法改装车辆一律要求恢复原状,无法满足要求的,要勒令退出市场。各县(市)区要大力开展非法改装车辆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取缔改装拼装窝点。 装载源头也是一个“龙头”。不仅仅是货运场站,水泥厂、渣土工地、矿山都是货物的装载源头。货运场站要设立车辆进出检查岗亭,配备专职检查人员,安装货物计重设施设备,防止超限超载车辆出场出站。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种货运源头的全面排摸,加快开展称重数据接入治超信息系统的试点工作,对违法货源地企业加大约谈和惩戒力度。 还有一个“龙头”就是运输企业。对运输企业要严格实施车辆行驶证、营运证和驾驶人从业资格证的审查登记,确保车辆符合装载要求。同时要对企业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源头责任倒查机制,可通过对多次违法车辆依法吊销营运证、车辆企业实行信用监管等措施,来拧紧货运企业的“龙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