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毛一波 通讯员金建波)昨天一大早,在海曙万安社区居委会,87岁的刘信和79岁的孙玲菊老两口郑重地交上了《遗体捐献登记表》。 刘信老人告诉笔者,1949年,他从金华师范学院参军,并随部队北上去了新疆,“去过飞船基地、原子弹基地,体验过红军长征路。抗战时期有很多前辈牺牲了,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来,我很幸运,活到现在,所以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刘信说。 前几年,不断看到报纸上“遗体捐献”的新闻,刘信受到启发,“我一向身体健康,去世后可以捐献给科研机构。”刘信开始向家人传递这个想法。 和刘信相濡以沫50多年的孙玲菊十分支持这一想法,并打算和老伴一起捐献遗体。“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不仅细心呵护家人,还很愿意帮助别人。”孙玲菊说,在老家义乌的时候,她见证了丈夫奋不顾身扑救大火的义举。 孙玲菊现在是万安社区的楼道和谐促进员,经常热心地帮助邻居。 今年4月,刘信和孙玲菊开始写遗体捐献申请书,并把远在深圳的女儿和经常出差的儿子叫来一起商量,最终说服孩子在四份申请书上签上了“同意”。 “我现在经常锻炼身体,每天晚饭后去效实中学操场上走20圈。”孙玲菊说,希望我们的举动可以去感染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