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张美国航天局5月10日公布的概念图显示的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的部分行星。(新华社发) |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海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本月10日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一次性确认了1284颗太阳系外行星的存在,为人类探索宇宙、寻找“可生存外星”提供了更大潜力。 素有“行星神探”之称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至今已发现超过2300颗系外行星。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总耗资6亿美元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2009年3月发射升空,以德国著名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名字命名,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它绕太阳飞行,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基本重合,通过观测行星凌日现象,在天鹅座和天琴座的大约10万个恒星系中搜寻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具体来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每隔30分钟会同时监测约10万颗恒星亮度的变化,当某颗行星经过恒星表面、即“凌日”时,它就可观测到恒星因受行星遮挡所发生的细微亮度变化,即通过捕捉星星的“眨眼”来判断行星的存在。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主体大致呈圆筒状,直径2.7米,长4.7米。用于检测亮度变化的光度计由光圈为95厘米的望远镜、直径1.4米的主反射镜以及9500万像素的焦平面阵列传感器组成。 光线射入望远镜后,从主反射镜反射到传感器上,每隔6秒钟,传感器会把检测到的光子数量记录并上传至望远镜内的计算机,以便存储和初步分析。这些光子数据每个月会传回地球一次。 按美国航天局原定计划,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服役期为3年半,但2009年至今,它在太空中已7年有余,属超期服役。 其间,这个“老兵”也曾经历数次危机,但有惊无险。在2013年,因4个反应轮中的两个出现故障,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被宣布“死亡”。反应轮主要用于调整望远镜的姿态。2014年,科学家用太阳光子产生的压力作为一个“虚拟反应轮”,让这台太空望远镜得以重生。美联社报道,美国航天局计划明年再发射一台搜寻行星的天文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