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李绩 郑秀芳)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今各种智能监控设备正逐步走入千家万户,不仅在家庭防盗上“给力”,还被应用到早教机构、商场、餐馆等地。但警方提醒市民,万一监控设备操作不慎,就有隐私泄露的风险。 5月10日上午10时许,方先生向鄞州区石碶派出所报警,称自己位于石碶街道塘西村的暂住房内进了小偷。 原来方先生在家中安装了防盗监控设备。当天上午,家里进人后,监控关联的手机就自动报警了。最终,窃贼被逮个正着。 这样的事情并非个案,去年11月24日,鄞州文华派出所也接到过类似警情。市民白先生在去年“双11”期间,从网上购买了一款智能摄像头并安装在家中。10天以后,摄像头就派上了用场。小偷一入室,白先生的手机就收到了报警短信。他立马报警,最终小偷落网。 如今,入室盗窃、保姆虐童、老人意外死亡、小孩坠楼等家庭安全问题频频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一些高科技产品,以此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智能监控,尤其是能连接手机客户端的设备更是风靡大江南北。即使人在外,也能通过智能监控随时查看家中情况,甚至摄像头前出现变化还能自动短信报警,时刻提醒机主保持警惕。 此外,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利用智能监控做商业推广。比如一些早教机构,会在场所内安装智能摄像头,父母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孩子的情况;一些餐馆的经营者把智能摄像头装在厨房,让食客观看厨师的“现场直播”,吃得更安心。 “智能摄像头价格不高,对于安全方面相当有用,但要注意的是,安装时应保护个人隐私。”民警提醒广大市民,安装这样的智能摄像头,也面临着隐患,这是由其工作模式所决定的———很多类似产品是先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数据库,再由机主登录查看。如果将摄像头安装在卧室等隐私区域,一旦数据泄露,那么个人隐私也面临着“裸奔”的风险。所以市民在选购、安装这些产品时,一定要尽可能确保隐私安全。 这并非危言耸听,今年年初,家住高新区的汪小姐就碰到了“怪事”。她安装了一部具有夜视功能的智能监控设备,用来照看家中宠物,但总是被提醒“摄像机上线了”。她在网络上查看了资料,发现好多人在说这种智能监控设备容易被黑客远程操控。最后怕隐私泄露,她拆掉了监控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