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K管家部 |
|
恒爱公益编织站 |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张 立 通讯员 王瑾琛 在海曙区白云街道,有290家在册社会组织,上百名公益骨干,其服务范围除了公益帮扶、卫生监督、安全防范、宣传引导等传统领域外,还向房屋安全、侨联互助、社区矫正等特色服务方面拓展。 2015年,在白云街道43个民生微项目中,有39个由街道社会组织完成,占比九成,共服务居民8000余人次。对此,白云街道党工委书记郁建军欣喜地表示:“街道的社会组织已成为参与社区治理、承接社会服务的‘生力军’,同时也走出一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新路。有了他们的助力,街道的民生服务工作更为精准、更接地气。” 小区有了得力“管家” “有事情就找‘OK管家’。”在牡丹社区,成立于2013年的“OK管家部”无人不晓。“社区有四个无物业小区,居民生活有诸多不便。于是,在义工巡逻队的基础上,‘OK管家部’诞生了。”“OK管家部”负责人严婉贞告诉记者,“OK管家部”成立之初,多方协调解决了前丰街烧烤店油烟和噪音扰民的多年困扰,赢得了居民的信任。“我们吸纳了党员、居委会委员、居民骨干等,已发展为有三十五六人的队伍了。” “小区垃圾清洁、铲除牛皮癣,防台救灾等工作,一件不能少,我们是小区的卫生监督员、治安防范员、小区访问员。”居民骨干俞慧华自豪地表示,“以前楼道里没有摄像头,我们想方设法安装了4个摄像头。去年,小区开启雨污分流工程,我们在居民交通、安全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工期顺利完成后,又补种绿化。小区环境更整洁了,绿化更美观了,居民也越发舒心了。” 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同样也少不了热心社会组织来当“管家”。宝善社区的金牌社会组织“潮管家工作室”由16位专业人士组成,接手社区停车难、违建多、邻里纠纷、小区绿化破坏严重等“烫手山芋”,还增设“上门服务”特色,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症”与“急症”,并通过每月一次的“管家发布会”向全体居民公开服务成效,现场接受群众评价反馈。 据了解,白云街道还探索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与“OK管家部”和“潮管家工作室”签署政府购买服务的合作意向,使其更好地协助街道及相关政府部门做好社区管理工作。 手工坊拓展就业路 恒爱编织站是白云街道一个响当当的社会组织,曾获中央财政35万元资金扶持,是我省首家获得中央财政扶持的社区社会组织。编织站招募社区有编织手艺的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成员以及残疾人参与其中,织毛衣、串珠、剪纸、毛线贴画等DIY手工培训及装配工作,为低收入群众提供非正规就业机会。编织站还引入“社会企业”模式,通过企业认购、商场寄卖等方式增强编织站自身的造血功能,积累公益基金。 云乐社区的“添翼工作室”则是62名残疾人的“第二个家”。在这里,大家一起娱乐玩耍,一起做手工挣钱。工作室76岁的“当家人”陈宗世说:“虽然残疾人身体或心理方面有缺陷,但还是要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机会。”为此,陈宗世找到了一位长期经营宾馆用品的吴女士商量,将包装拖鞋的活交给工作室的几位残疾人。“这项工作技术含量不高,适合残疾人。一旦上手,快的一天能包装上千双鞋,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元,从而为家庭适当减轻压力。”陈宗世介绍,工作室已经吸纳了9位不同残障程度的残疾人就业。 而安丰社区的“红玫瑰手工坊”运行7年来,很好地实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一宗旨。现在,社区正打算将它向外推广。“除了将它与公益集市实现对接,还计划运用社会企业模式运作手工坊。”安丰社区书记陈赛花表示,考虑招募一些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成员有偿参与其中,由此为低收入居民提供非正规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 老人有了“编外”儿女和“朋友圈” 在云丰社区,有一群年轻人常常敲开社区老年住户的家门,为老人提供买菜、陪聊、慰问、洗脚等个性化服务;为社区高龄老人过生日、表演精彩的节目、举行大型便民服务活动等,让老人倍感“儿女”般的亲情温暖。这支队伍就是“茜茜爱之队”。 “茜茜爱之队”的创办人马茜茜是中国银行世纪苑支行行长。2013年年初,她刚到这个支行,发现来办业务的老年人很多,后来,她从云丰社区了解到,社区有900多名老人,其中70岁以上的有250人,而且大多数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于是,“茜茜爱之队”很快成立,并以“儿女在行动”为口号,开展助老服务,率先与5名空巢老人结对服务。 志愿者陈力威与80多岁的独居老人石师傅结对已有3年时间。“下雨天,石师傅年纪大出门不方便,我下了班就去菜场买菜给他送过去。天气太冷或太热,也担心石师傅,会上门看一看。”陈力威说,比起身体的健康,老年人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一个电话,一声问候,能给予老人心灵的慰藉。” 在联南社区,社区的单身老年居民组成“童心”单身老人俱乐部,于是单身老人有了专门的“朋友圈”。在安丰社区,因为有大批侨界人士子女在外地工作、生活、学习,社区就成立“侨之家”社会组织,建立侨界老人基础信息数据库,专门为侨界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安丰社区书记陈赛花说,现在,社区文明创建、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助老助残等工作,处处可见侨眷志愿者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