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1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众期望值的合理边界不宜越过

  吴忠民           

  

  所谓民众期望值,主要是指民众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期待,民众在某种情形下比较普遍地希望某种事情的发生,比较普遍地希望某种目标的实现。

  民众期望值,实际上是民众基于特定历史和现实环境而形成的某种普遍且重要的目标,事关民众的希望和可能的未来前景。民众期望值对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十分重要的意义。民众期望值本身如若恰当合理,而且能够得到恰当合理满足的话,则会形成有效的社会整合力量,助推社会安全运行,并且会形成一种有效的动力,助推社会健康发展。

  还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民众期望值都是恰当合理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民众期望值会呈现出某种程度不同的不恰当不合理的情状。重要的是,民众期望值如若超出恰当合理的边界,则不仅不可能得到必要的满足,而且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力量,损害或是扭曲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进一步看,民众期望值如若严重越出恰当合理的边界,同时又是十分强烈,则会形成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

  显然,民众期望值本身以及满足状况的如何,是影响社会能否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变数。相应地,弄清民众期望值的合理边界,进而满足民众恰当合理的期望值,是有效维护社会安全运行和有效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致看,民众期望值恰当合理的边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众期望值不能过于脱离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二是民众期望值应当呈逐渐增长的情状,三是民众期望值的满足必须建立在普遍的自治性努力的基础之上,四是满足民众期望值的重点应放在民众基础需求的层面。

  解决好民众期望值这一问题,要特别注意做好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应当持续、梯度、稳步地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是民众期望值当中最为基础性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民众期望值总体上的合理与否。改善民生的关键在于,基于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遵循改善民生问题宜多用加法慎用减法的特有规律,采用小步幅却是持续推进的路径推动民生的改善。

  另一方面,应当以法治精神妥善解决民众期望值问题。法治精神的要义在于,在解决各个群体利益诉求时,必须一碗水端平,以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合理利益为基本立足点。我们固然不能以少数人的不合理利益来损害多数人的合理利益,但同样应当注意的是,也不能以大多数人的不合理利益为借口来损害少数人的合理利益。否则,从长远看,大多数人合理利益的保护也会面临不确定的前景。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