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1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准、勤、快补短板

——— 三论“争取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本报评论员

  这次省委夏宝龙书记在宁波调研时指出,要拿出管用实用的招数,努力把相对短板转化为后发优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由量变向质变飞跃。补短板是宁波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新的发力点,就是要求我们在制约发展最关键的地方发力,在百姓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发力,在今后五年必须突破的地方发力。

  补短板,最需要的是勇气。短板的存在,或许有客观原因,但一定有主观原因。“木桶理论”众所周知,但往往知易行难。原因就在于,找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也暴露了相关部门和干部的精神短板、思想短板、作风短板、能力短板。对此,我们不能讳疾忌医,不能遮掩回避,而是要通过补齐一块块短板来提高木桶容量。

  补短板,还要善于找短板,对准焦距、找准穴位。短板,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短板形成的原因,有些相对单一,有些则错综复杂。只有真正找出有哪些短板,切实搞清为啥会出现这些短板,才能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更好地对接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民心所盼。

  找短板、补短板,虽说“一个都不能少”,但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这几年,宁波经济下行压力大,深究起来根源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对标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科技创新的短板已成为制约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横向最宽、纵向最深的短板。宁波补短板,创新可谓“衣领子”,必须聚焦科技创新这个动力源,集中各种资源把这个最需要补也最难补的短板补上,进一步培育竞争新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

  一个城市强不强,主要看中心城区强不强。中心城区建设好了,就能对周边县市产生强大的牵引力、带动力、辐射力。宁波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偏弱、集聚辐射能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很像“小马拉大车”。宁波是浙江四大都市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今后要围绕建成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大市域产业布局、市政建设、资源配置的统筹力度,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让宁波里里外外看起来都像个国际化大都市。 

  宁波过去发展得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优势和市场先发优势。但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一些优势,现在可能弱化了,有的甚至成了短板。要破解这些问题,根本出路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宁波补短板,就要扭住制度供给这个“牛鼻子”,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补短板,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要做到一个“敢”字,敢于揭短板、找短板,这也是自信的表现;要做到一个“准”字,用精确制导的方法补短板,用抓纲带目的方法补短板;要做到一个“勤”字,勤奋勤勉,边找边补,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要做到一个“快”字,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力争在短时期内取得实质性突破。

  短和长是一对辩证关系。越是短板,往往越具有后发优势。补短板的过程,就是提供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开辟新通道、培育新动能的过程。短板一旦补上甚至变成长板,必然蕴含巨大机遇,提供巨大空间,释放巨大能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助力宁波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