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价与稿酬的落差

  墨人

  据某权威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单册新书的平均定价为36.75元,而2015年却已达到55.15元,有媒体就此得出结论称,中国图书价格已经进入了昂贵的“半百”时代。看到这样的新闻,难免让人惆怅。一边是全民阅读尚未真正形成,纸质书籍正在呈式微之势;一边是书价太高,真正想读书的人又囊中羞涩,读不起书。这样的尴尬在拷问我们,书价太贵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过高的书价究竟养肥了谁?

  其实,书价太贵早就是一个“旧闻”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9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就显示,49.2%的读者认为当时的图书价格“比较贵”或“相当贵”。过高的书价,催生了书店“站读”群体。“好多新书只能来书店翻翻,价格太高,打了折也买不起几本。”某学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告诉记者。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发出过同样的感叹:现在的图书太贵了,一套《二月河全集》,最便宜的简装本也要300多元。有的人买不起又想看,只好买盗版书。作为一个作家,自己都嫌自己的书卖得太贵,可见书价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了。然而呼吁归呼吁,书价依然高不可攀。

  与书价不断攀升相对应的是,著作人的稿酬收益却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在今年年初举行的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当当董事长俞渝提交的《激发文化活力减免作者稿酬所得税》提案,引发热议。俞女士用当当网的大数据分析,一个作者从一本书获得的稿酬不到1.7万元,而写作一本书要1至2年时间。以一年半时间计算,作家每月稿酬收入只有900多元,还不如家政钟点工。因此有人说,低稿酬、高税负消灭了国内所有自由撰稿人,这话并不夸张。如果有人纯粹以文学创作为业,连自己都养不活。

  书价太贵,写作者并未得利,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在国内出书门槛降低,图书界抄袭拼凑成风,书籍装帧看起来高档豪华,内容却严重同质化,这就导致真正的好书难以写出来,而读者买书又感到不值;二是图书出版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出版社为了牟利随意定价,造成书价虚高。笔者以为,推动全民阅读,繁荣文艺创作,既不能容忍高书价,也不能容忍低稿酬,如何将高书价与低稿酬问题统筹考虑、妥善解决,恐怕是相关部门最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人民群众才能在充分享受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去追求诗和远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