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乍浦港集装箱装船作业。 (周维强 摄) |
本报讯(记者王岚)昨天上午10时,浙东五市联合采访团走进嘉兴乍浦港区时,眼前一片繁忙:内河港池边的大型机械正有条不紊地将一个个集装箱垒放至停靠的货轮上。“这是我们将散货装进集装箱后的装船作业,一船可装36个标准箱,约1000吨货物。”说起“散改集”,负责港口运营的嘉兴市乍浦港口经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胡军民兴致勃勃,“公司刚刚成功实施了码头煤炭装卸‘散改集’新工艺,装卸工序进一步优化,我们有信心在集装箱这一核心业务开发上再获佳绩。” 嘉兴港乍浦港区,位于长三角南翼、杭州湾北岸,地处沪、杭、甬中间黄金物流地带,是浙北地区的唯一出海口,也是长三角港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历经多年建设经营后,已发展形成集装箱、煤炭、液体化工、重件等专用泊位与件杂货多用途泊位并存的综合性码头泊位结构。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港航强省”战略和“港口联盟”建设号召下,在宁波、嘉兴两市合力推动下,乍浦港口经营有限公司成为了宁波舟山港的下属子公司。 “借助宁波舟山港广阔的平台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公司定位为为大港聚集内陆出海货物、疏散分销进口货物的‘喂给’角色,做大做强海河联运优势,集装箱吞吐量从2008年的10万标箱增至去年的110万标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胡军民说,为了提升货物装卸效率,特别是减少作业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损耗,从2014年起,公司开始了“散改集”工艺创新,至今已更迭至第四代。 据介绍,第一代“散改集”是在集装箱顶部“开天窗”,将物料倒进去;接着是利用皮带机配合翻箱机,实现场地煤炭装箱作业;2015年5月,为配合道路治超,乍浦公司研发了“散改集”专用装箱装置,最高效率达每小时8箱。 就在一周前,外海码头“散改集”最新研究成果实施并获得成功。从现场看,就是利用抓斗将煤炭准确落入一台改装的两用料斗后,再通过5米长的皮带输送至可控流量的三通落料口,落入由翻箱机操纵的集装箱内。 “传统煤炭、铜精矿等散货,都是露天堆放、运输,不仅影响环境,还会造成损耗。”胡军民说,国家标准所允许的最大损耗为千分之三,“散改集”损耗几乎为零,大大提升了集装箱货运的吸引力。他举例说,去年一位富阳客户怀着将信将疑态度选择将铜精矿装箱后水运,结果尝到甜头,一年运送了8万吨,减少损耗超过200吨,仅此一项节约的成本就在300万元以上。 第四代码头“散改集”工艺问世,使乍浦港的装卸作业效率提升至每小时12箱。“这将进一步打响乍浦公司全程物流配送品牌,扩大集装箱业务,进而使公司获取规模效益。”嘉兴经合办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