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珍藏留给家乡,将‘红帮精神’传下去!”

——96岁高龄“红帮奇才”戴祖贻回乡侧记

  图为戴祖贻(右)在老家霞浦参观戴祖贻陈列馆后,写下了“诚孝”二字。
  戴祖贻参观中国港口博物馆。

本报记者 黄 程

通讯员  郭恒烨 周方润

  戴祖贻,霞浦戴家人,1920年生,13岁在霞浦水音头私立国民学校小学毕业后,父亲托其娘舅带他到上海培罗蒙西服店做学徒,拜“培罗蒙”创始人许达昌(舟山定海人)为师。戴祖贻时时留心许达昌的裁缝诀窍,不懂就问,学了就做,废寝忘食,很快掌握了西服缝制技艺,1945年升任“培罗蒙”经理。上世纪40年代末,“培罗蒙”已成为世界五大西服店之一,戴祖贻随许达昌到香港发展。上世纪50年代初,许达昌又将业务拓展到日本。1969年,许达昌将日本“培罗蒙”所有资产转让给戴祖贻,戴祖贻没有辜负业师的期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培罗蒙”成为日本西服业的“领头羊”,先后为美国总统福特、日本部长大臣、多国驻日本大使、体育及电影明星精制了数万套西装,戴祖贻的名字伴随“培罗蒙”品牌,飞向亚洲、欧洲、南北美洲等地。

  

  

  96岁高龄“红帮奇才”戴祖贻,近日再次带着家人回到老家霞浦省亲。

  戴祖贻的堂弟、今年85岁的戴源鑫老人说:“只要堂哥来,我每次都要亲自接送。这里是我们的家,不论路有多远,我们都要回家,没有任何事情比回家更重要。”

  在车辆开往北仑的路途中,戴先生时不时望望窗外,“宁波真当是不一样了,跟我上次来的记忆完全不一样了!”然而在这种不一样中,更多的是对家乡不变的情怀,每经过一个路站,老先生会兴奋地喊道:“阿拉到小港了……阿拉到大碶头(大碶)了……阿拉到新碶了……”

  身旁的堂弟更是激动地介绍着路过的每一个地方,自豪地说:“北仑通地铁了,终点站就在阿拉喔里(家里)———亚浦(霞浦)!”

  此次回乡的首站,戴先生选择前往中国港口博物馆。“从远古到现代,从落后到欣欣向荣,从艰辛探索到昂首挺胸,宁波文明的历史跨度,宁波港口文化的源远流长,每一件馆藏珍宝,都是每一个宁波人不断书写着的历史,这是阿拉宁波人的骄傲!”戴先生说,“我们更要把这种骄傲,这种责任和担当,告诉我们的下一代,让孩子们一定要比我们更努力,一代代地传承宁波帮精神!”

  在港口博物馆,还有一个特别的陈列区,这里陈列的物品都是戴先生捐赠的。“合影照片、面料样板、店章、租房协议书、回忆文字、西服商标、‘培罗蒙’西服……你们是最能完好保留这些东西的人。现在自己年事已高,我最想的就是把自己多年来积攒的物件捐赠给让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博物馆。”

  最后,老先生说:“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认识、读懂、爱上‘培罗蒙’,因为这值得骄傲,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我是北仑人,我要把我最后的东西交给家乡,你们要什么,我给什么!”

  第二站,戴祖贻一行来到老家霞浦,参观了位于陈华浦社区的戴祖贻陈列馆。看着当年用过的每一件物品和满墙的照片,戴先生很是激动。“感谢家乡人民为我做了一个这么好的陈列馆,我的这些老东西放在这里,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传承‘红帮精神’!”

  走出陈列馆,戴老撑着拐杖,当场写下了“诚孝”二字,“我这辈子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就这么两件事儿。我是北仑人,我要把自己最有意义的东西留给家乡。”

  戴先生说,他是一个家乡观念很重的人,这次带着亲人一起回家,就是要让他们记得自己的家在哪儿。

  说到眼下热议的“工匠精神”,他说:“光西装的一个止口(前襟底部)就有四五道工序,想要做得完美就必须仔细和有耐心,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红帮精神’要流传下去,这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

  新闻链接

  戴祖贻的故乡情

  年高德劭的旅日“红帮裁缝”戴祖贻对自己的故乡戴家村梦萦魂牵,10余年来,他多次重返故乡,慷慨解囊,造福桑梓。曾出资铺筑村口300多米长的水泥路,在村中河漕两旁驳起石勘,还修复祖堂、祠堂;并将祖传的住宅捐赠给了水俞村,作为村老年活动室,还为戴家村的老年协会赞助活动经费和器具。

  每次返乡探亲,戴祖贻总忘不了为乡亲们送上崭新的衣物和礼品。对水俞村老阿姨家的亲朋也送衣送钱送毛毯,接济病残。

  戴祖贻还嘱咐其做服装及日用品生意的儿子、侄子,在上海、苏州、宁波等地投资,扶持家乡的经济建设。

  尤其是近些年来,他向宁波和北仑的博物馆捐赠多批见证“红帮裁缝”辉煌历史的服饰和物件,显示了磊落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