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2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灰烬里捡拾自由的火种

———读《南华录》有感

  袁志坚

  

  《南华录》写了一个一个梦,梦生梦灭,亦真亦幻。赵柏田把读者带进晚明南方士人的生活史中,也带进一个一个风流云散的梦境中。这些梦的现实语境,用黄宗羲的话说,是“天崩地解”的年代,用李贽的话说,是“掀翻天地”的时候到了,因为“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程朱理学不再能够约束人心,商品经济的萌芽带来了人性的复苏也带来了欲望的张扬。对于这些南方士人来说,专制主义从未停止扼杀人性,从未停止宰制其命运浮沉,颠倒其精神梦想。这些梦,终究难以为真,但个人主义的价值追求隐约可见,只是深寓于艺术气质之中,移情于正统秩序之外。这些梦,是幽暗之梦、私密之梦、虚幻之梦,也是反抗现实与抵抗时间之梦,虽然最终遭到现实的打击或时间的消解,结局令人含愤悲歌、无奈唏嘘,梦里依然火光明丽。

  这些梦并非没有意义。《九烟:黄周星的幻想花园》一文中,赵柏田单独写了一个小人物:九烟。这个身世不明而苟活于世,主动求死又死因不详的南明遗民,却自愿承受黍离之悲、故国之痛,看透天下兴亡、地老天荒。六十岁后作传奇小说,笔下人物尝尽人间苦难,但九烟相信天上可以有别样安排,精神可以穿越生死。九烟用笔墨完成了一个“但快乐,无灾祸”的幻想花园“将就园”,明知此园是幻中之幻,却期望一朝梦想成真,明知“将就本同虚无”,但不作此游戏无以逍遥闷怀。“将就园”是九烟的梦境,入梦愈深,醒悟时愈生幻灭感。赵柏田借九烟的好友董若雨之语“不知者以为九烟居士为游戏,而余知其悲”而由衷感喟:“一个不经历人生大悲痛的人是不会懂得梦的意义的。”九烟造梦几乎就是一个隐喻,梦的意义不是痴癫的,也不是荒诞的,而是充满了生命意识,展开了生死对话,是理想的,也是自觉的。

  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南华梦》成为了一本超越历史—文化结构的散文著作,而回到了更高层次的哲学问题上,即关注精神与存在的关系。只不过作者是站在历史语境中同情历史人物并展开生命想象,没有居高临下“阅尽沧桑”(那只会坠入虚无的深渊),没有垂首低叹“风流不再”(那只会陷入陈腐的泥淖),而是将历史人物作为镜子,平等观照,并力求确认在历史困境中主体性的微末而不灭的光芒。

  近年以来,赵柏田先后写下《岩中花树:16至18世纪的江南文人》《帝国的迷津:大变局中的知识、人性与爱欲》《明朝四季》《让良知自由》,他的历史叙事注重将个体的、日常性的经验融入到宏大的、变迁性的背景之中,将非虚构的史实与想象性的思考化为合情合理、亦虚亦实的历史—当下的笔墨对话,展开了一幅幅既有肉身气息又有精神气象的生动长卷。和前面几本书比起来,《南华梦》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和人物关系的联结,细节打开了人物的个性空间,人物与人物因缘际会则体现了历史的强大逻辑,因此,叙事的现场感明晰,作者似乎无处不在,他是那个走进笔下人物的梦境又打开梦境之门的潜入者。

  为何要打开梦境之门?在《终为水云心:汤显祖的情幻世界》一文中,赵柏田是这样写汤显祖的:“让众声喧哗,让各色人等穿行其中,换言之,他要敞开门让更广大的世界进来。”那个更广大的世界突破了礼教纲常、世俗利益,而是一个自由主体的生长空间、全新天地,“敞开门”就是一次勇敢的话语突围,一次真切的人性启蒙。不妨将这句话同样注解为赵柏田的书写目的,赵柏田要写的不只是这些具体的南方士人,他之所以穿越时空去观察、理解他们的情感、欲望、审美趣味、处世哲学,乃着眼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作为意识主体的人:第一,有意于从历史进程中挖掘个体意识及其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如何成为现代主义逻辑发展的内源基因,因为他在多年的写作中持续关注了历史变迁中人性与现代性的关系的议题,我相信《南华梦》是这个系统性工程的重要部分。第二,他把生命意义作为建构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框架(这样的思考是打破时空限制的),以晚明为背景,无非是强调在传统行将崩坏、个体行将绝望的考验下,在旧的规则不复统一、新的伦理尚未确立的迷茫中,人何以看清世界的真正面目又何以成为真实的人。《醉眼青山:古心如铁陈洪绶》一文中,作者“领会了那个时代的观看之道”,陈洪绶的目光“乃是他那个时代集体视觉欲望的投射”,即对物质的追崇、对人的物化。个体生命的颓败与整体文化的颓败是不可分割的,权力压制下的拜物主义必然意味着主体的萎靡不振。临终之前,陈洪绶进入迷狂状态,如同一个疯子,几无歇息地醉眼作画,急急落笔,仿佛以极致燃烧的方式告别世界。所幸的是,对于陈洪绶燃梦成烬的艺术人生而言,灰烬里依然有火种。这火种便是陈洪绶题画诗中表达的“来世不知何处去,佛天肯许再来生”而渴望不死的生命观,来生继续画画,以画笔追求永生,这种生命激情,不是火种是什么?

  这些晚明南方士人通过“无用”之“长物”而建立的精神生活,真的是一个“性灵”张扬的空间吗?作者指出,“不管他们创造了一种如何绮丽的文化,感官世界背后生命的畸变却总是让读史者嗟叹不已。”跳出历史,梦和醒之间,不过是时间拉开了一点点距离。直到今天,我们仍需为生命的自由而求索,而求索之路仍需接续传统之中的人文薪火。《南华录》作为一本生命之书,从历史的灰烬里捡拾了那不可遗漏的自由的火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