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新一轮发展
要打好“上海牌”

  罗浩声

  

  正在举办的“2016上海·宁波周”捷报频传:系列活动期间,不仅有两市高层领导的交流互动,更有经贸、产业、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经过前期洽谈与对接,宁波与上海及周边地区共达成合作项目54个,总投资603.9亿元,均为“引进来”项目(5月25日、26日《宁波日报》)。

  宁波与上海素有渊源。《解放日报》在对我市领导的专访中,开篇即用了“四个一”———一脉血缘相系,一市商贾相融,一衣带水相望,一桥飞架相连,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沪甬两地加强经贸联系、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文化互通的巨大潜力。

  从历史上看,鸦片战争之后,宁波与上海同为五口通商城市,但上海凭借更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得以迅速发展,并因此成了近代以来宁波人“闯世界”的首选之地。到1948年,在上海谋生的宁波人已发展到100万之众,占当时上海人口的五分之一,以虞洽卿、朱葆山等宁波人命名的城市道路,更是见证了宁波商帮在上海的地位。这些,也为今天沪甬两地的深度合作,植入了特有的“基因”。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长三角都市圈“领头羊”的作用日益凸显。周边不少地市,也在与上海深入对接、融合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一批综合实力强、发展水平高的城市集群,如江苏的“苏锡常”地区。而从历史渊源、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看,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去在这方面获益不少。

  “十三五”期间,宁波发展的重点,是要加快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经济圈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目标是早日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并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实现这样的宏伟蓝图,必须巧打、善打“上海牌”。

  政策要“覆盖”。围绕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两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层面给了不少的政策,已形成一定的政策“洼地效应”。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一“极”,宁波要积极呼吁,争取纳入这些政策的覆盖范围,共享改革红利。

  经验要“复制”。上海无论是体制机制、开发开放方面的探索,还是社会治理、简政放权等方面的创新,均积累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不妨“拿来”为我所用。

  甬商要“攀亲”。目前在上海经商的宁波人有20多万,各类企业超过10万家,投资总额在3000亿元以上。各地应敞开胸怀,主动上门联系服务,动员广大甬商回乡投资创业,让更多的国内“宁波帮”人士回来“帮宁波”。

  人才要“招引”。上海高校、科研机构多,各领域顶尖人才多,宁波要搭建平台,拿出“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招才引智”,让更多的人才、专家服务宁波发展。

  交通要“互联”。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使宁波步入上海2小时交通圈,也使两市合作交流更为便利。“十三五”期间,我市除了力争沪嘉甬跨海铁路早日建设,还应及早谋划沪甬城际铁路,以缩短时空距离,激活“同城效应”,促进人才、资本等的高效流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