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16-05/30/A11/NBRB20160530A11b003.jpg) |
庄豪 绘 |
赵继承 王佳 华昊冉 胡伟庭 核心提示 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征兵季。 每到这一时节,征兵的宣传横幅,唤醒了很多适龄青年心中深藏已久的军旅梦。当然,也有青年和家长会有疑问,心生顾虑,这就需要兵役机关一线工作人员细致耐心的解答,把我市青年参军入伍的政策规定、入伍期间户籍所在地政府的帮扶工作、退役后的出路问题说明白、讲透彻。 征兵工作是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我市各地、各部门都在科学筹划,积极创新和改进征兵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优秀青年架设起通往军营的“绿色通道”。 近日,笔者走进江东,领略江东的创新做法。 “助”燃军营梦想 参军前,家住福明街道的小殷收到了一份在他看来是“人生中的‘不二’礼物”,“非常贴心。” 小殷入伍前是华润万家超市的一名员工,从小就有个当兵的梦想,当看到征兵的消息时,第一时间报了名。 然而,来自单位的反馈让小殷犯了愁。原来,超市和小殷签订的是短期合同,当兵两年退伍后能否复工,超市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福明街道武装部副部长舒国定得知情况后,立即带上相关文件,前往超市协调沟通。超市负责人在了解了退伍军人复工方面的政策后,当场承诺,等小殷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就能去人事部门办理复工手续,待遇按照入伍前的,不变。“这就像给我吃了颗‘定心丸’,心一下子变踏实了。”小殷说。 帮助青年解决困难,让其一身轻松踏上军旅,是江东区兵役机关一直努力的方向。 福明街道有两位适龄青年,两家人世代有些恩怨,一直相互较着劲儿,凡事都要比个高与低。去年9月,两人通过体检和政治考核,同时被确定为入伍新兵。但由于身体条件上的一些差异,两人被分往了不同的军种。 这一来,其中一家不乐意了,说军种也有好与坏,去了“不好”的军种,就说明他家儿子不如另一家的,非要人武部给他家孩子调换军种。街道武装部部长张友龙得知后,登门拜访,耐心解疑:之所以分兵去向不同,是因为有些军种对兵员的身体有特殊要求,这是为了新兵到了部队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无论分配到什么军种,都是为国家做贡献,都是一样的光荣。 张友龙还邀请两家的老人坐到一起,希望他们能给孩子做好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经过耐心细致的劝导,两家人愉快地接受了定兵去向。 征兵动员,江东区兵役机关“妙招”迭出。在征兵宣传活动中,江东区人武部专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宣讲团,前往辖区内各所学校进行征兵宣传。征兵开始后,坚持“包产到户”,由公安、教育、卫生、社区等部门“四级联动”,深入适龄青年家庭,走访宣讲征兵政策。 为了让应征青年提前了解部队,江东区、街道两级兵役机关通过组织专题讲课、现地参观、典型报告等形式,传递部队信息,分享军人感悟。去年,该区征兵办还专门制作了一期征兵宣传片,在全区各征兵报名点、体检站滚动播放,吸引和感动了许多应征青年。 扶上马送一程 “把儿子送到部队锻炼,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5月22日,去年入伍的新战士小桂的母亲兴冲冲来到街道武装部,向邵部长展示儿子寄来的两封信和前两天母亲节收到的2000元汇款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小桂母亲眼中,儿子的改变与部队锻炼有关,但也离不开“后方”的关心关注。自入伍后,小桂所在街道的武装部邵部长与他联系后,发现小桂成熟懂事了不少,便不断鼓励他再接再厉,努力在部队实现“二次成长”,并且时常通过小桂的班长、排长了解情况。 把新兵送进部队并不代表征兵工作的结束,江东区兵役机关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注重与每一位入伍青年建立常态联系。明楼街道每一名入伍战士,手中都有街道武装部部长林煜华的手机号码,“经常有战士打来电话,诉说烦恼和困惑,我就以自身多年的部队经历‘现身说法’,勉励他们。”林煜华说。 为了让入伍青年能安心服役,江东区与入伍青年家庭签订“拥军协议”,开展“你报效国家,我守护家园”活动,专门成立了三支由民兵、社工、青年志愿者组成的队伍,面向军属定向结对,并给每户军属发放拥军服务联系卡,定期开展电话联系和上门慰问,帮助军属解决实际困难。 东郊街道2014年入伍的战士小戴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去世得早,多年来,小戴一直与做保安工作的父亲相依为命。入伍不久,正好赶上仇毕地块拆迁,家里的家具和物品需要搬迁,小戴父亲身体不好,束手无策之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了街道的拥军服务热线,不到二十分钟,就来了5名民兵队员,帮忙一起收拾,搬运物品。 事后,民兵队员将小戴家的困难向街道领导做了汇报,经协调,街道为小戴父亲找到了一处廉租房,并申请了每月600元的补贴。身在军营的小戴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感动,专门打电话到街道办事处表示感谢,小戴说,有了拥军服务队的关心和帮助,自己放心多了,日后一定会安心在部队服役,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江东区各街道一直致力于“三支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服务帮困活动,先后为40余户军属家庭上门服务200余次。 当好退伍兵的 “娘家人” 这两年,江东“城中村”大拆迁、大开发,不少适龄青年担心当兵注销户口后无法继续享受股份制分红,入伍后无法办理扩户手续。为此,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先后出台优惠政策:凡是参军的新兵,原属股份合作社的,入伍期间可以继续享受分红;原属拆迁地块的,在办理扩户手续时,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并减免相关费用。政策实施后,打消了不少适龄青年的顾虑,踊跃报名参军。 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江东区努力创造条件把退伍军人安置好,这几年专门拿出事业编制定向招录优秀退伍军人,接收安置优秀退伍大学生士兵担任社工。 送出去的兵就像是自家的孩子,每年退伍兵回来报到登记时,街道的专武干部会专门为他们建立一个微信群,由专武部长任群主。群内定期发布周边用人单位最新的招聘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江东区人武部还和宁勘院、韵升集团、宁兴丰田等区骨干企业达成协议,每年保留一部分名额用来招聘优秀退伍士兵。 部队严格的训练管理、严明的组织纪律、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为战士的内在素质。这些年,优秀的退伍兵在新的岗位上发挥特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最近,东部新城郎东物业公司老总亲自打电话到福明街道武装部,希望推荐优秀退伍军人,这名老总说:退伍军人综合素质高,纪律意识强,我们公司就需要这样的员工! 退伍战士对“娘家人”的这份情意铭记于心,外化于形。每逢民兵训练、抗灾救援,退伍战士们积极响应。2013年余姚水灾和历次区内抢险救灾中,江东区的退伍士兵在收到微信群的通知后,快速集结,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救援,获得了各方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