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政治纵深·军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尖兵”纵横无形战场

  ———记某电子对抗团三级军士长张明

  禹威 丁可 王佳

  

  3月下旬,东海之滨,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多兵种对抗演习正进行着。某电子对抗团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奔袭来到阵地,却在通信调试中遭到了“敌方”强电磁干扰,现场几名通信骨干采取了各种应急手段,始终“摆不平”。

  “快让张明过来。”指挥员立即下达指令。

  一口浓浓安徽口音的“报告”声击破了“军中帐”内的紧张气氛。只见来人,个不高,皮肤黝黑,瘦而精炼。此人便是张明,某电子对抗团三级军士长。

  接受命令后,张明戴上耳机对“敌”干扰频率进行监听,仅用5分钟就“摸”出了“敌”信号规律,立即组织骨干实施反干扰。

  如此迅捷,有何诀窍?张明当场释疑,此时正值深夜,“敌”信号很可能集中在某段频率上,再根据对“敌方”可能采用的几种通信方式的了解,就大致能判断出信号类型和方位。

  从上千个频率点的电磁海洋里把目标信号“揪”出来,是张明的绝活。18年来,他天天同信号频谱打交道,练就了一看懂、一摸准的本事,再大的险情,到他手里都能化险为夷。

  “现代海战,发现即摧毁。谁先发现敌人,谁就赢得了战场的主动。”为了掌握快准狠的必杀技,张明凭借着一台侦察接收机和键盘,多年钻研,多年苦练,练就了一身“同对手远程过招、隔空交手”的绝技。

  演习中,接收机屏幕上突然闪过一个微弱频谱,张明的神经瞬间绷紧,两秒钟后,这个频谱再次出现,伴随微弱的某国军语通联呼叫。就在这短短的两秒钟内,通过测向定位,张明做出了判定,他迅速报告,发现某国飞机一架正接近演习区域。

  如果情况属实,演习就要做些调整,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指挥员连续两次下令核实。

  “当时压力非常大,但通过反复对比核实,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张明再次报告,核实无误。他向指挥员保证:我的战位,我负责。根据张明的预计,演习编队立即采取了应对措施。三十分钟后,空中指挥所报告,一架企图接近演习区域的某国军用飞机已被我方拦截并驱离。

  看得准,才能打得狠。去年6月的一个晚上,一次联合侦察任务中,张明像往常一样来到装备车上搜索信号。突然,一个熟悉的信号声传入耳中,张明一个激灵,等待多日的“敌舰”终于现身了!10分钟后,观测雷达搜遍了整个目标区域,并无“敌舰”出没。难道是误听?张明死死箍着耳机,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10分钟过去了,信号只发生轻微偏移,20分钟,信号变动依然不明显。

  “要是飞机早就没影了,只有舰艇才会移动这么缓慢!”在张明情报的指引下,干扰站向张明判别的区域实施了通信干扰,不一会儿,雷达观测结果显示“敌舰”灰溜溜地驶离了该海域。事后了解到,“敌舰”实施了雷达静默,虽逃过了观测雷达的眼睛,却没逃过张明的“火眼金睛”。上级首长表扬他,说他是“大海捞针”,一摸就准。

  张明还是电子对抗专业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弄潮儿。某型装备因架设时间较长影响作战效能,张明查阅大量资料,测算校正数据,反复进行试验,改革创新了“三角形测量法”,将原先装备展开架设时间整整缩短了一半,极大提升了该型装备的作战效益。目前,这一方法已作为教学内容在其他电子对抗部队推广运用。

  张明还先后自主编撰了40余万字的《某型装备培训教材》、《某型装备故障排除程序及方法60解》、《某台站开设号手职责手册》等多部实用教材,创新发明了“复杂电磁环境下快速识别信号法”等教学和训练方法,参与开发的多款训练软件,填补了该领域电子对抗部队的空白。

  战场上一名班长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团领导评价:“张明激活了信息化战场的神经中枢。”近年来,张明先后被评为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全军电子对抗情报侦察成果奖和舰队优秀士官标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