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16-05/30/A5/NBRB20160530A05b002.jpg) |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维修车辆。(记者 陈章升 摄) |
本报记者 王博 江东记者站 杨磊 通讯员 包静琴 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一事的精神,不可或缺。为此,李克强总理把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对我们身处的时代发出号召。 在江东城管积极践行“百姓城管”的道路上,在系统内部,就有这么一批基层维修工,对岗位执着、认真、钻研,积极践行“百姓城管”之路,并将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升到职业追求和人生观价值观高度,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百姓城管”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 他们中,有的专门维修“脏乱臭”垃圾车20多年;有的连续13年春节假期留守岗位;还有的凭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东城管局下属单位江东环卫中心汽车队修理车间(以下简称: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探访27位维修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故事,感受他们骨子里的“工匠精神”。 他们是全年无休的后勤保障队 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是一个多工种的行业,包括了汽修工、液压工、汽车电工、油漆工、焊工、钣金工。 作为车队的后勤保障部门,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除了完成132辆作业车辆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外,还要定期对福明、百丈、兴宁三座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压缩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机组的正常运转。 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共有27名维修工。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的老师傅,比比皆是;年轻的师傅里也有好几位朝气蓬勃的“90后”。 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分工不分家。车间就是一个大家庭,哪个方面有困难,其他方面就会出手援助,而不是分了工种,就各干各的,完全是一种跨工种的作业模式。 不难理解,如果有中转站、垃圾压缩设备发生故障时,单靠液压工是不能独自解决问题的,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就组织汽修工、钣金工,进行联合作业,因此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维修质量。有时由于特殊原因,车辆或机组需要当天修复,因此一年365天无休、每天24小时待命已经是家常便饭。 他们的工作环境“闷热臭” 保守估计,江东区每天要产生530吨生活垃圾。这些垃圾,由环卫工人从各个单位、楼宇及居民小区收运到垃圾中转站,由专业设备将垃圾液压处理,之后再由垃圾转运车送到北仑垃圾填埋场。垃圾转运车往返一趟约130公里,每天至少44车次负责转运。因为长期高负荷作业,这些垃圾转运车的轮胎,平均每半年就要更换一次。 除了大型垃圾转运车,还有不少小型的清扫车。每天凌晨4时,人工和清扫车准时开始道路清爽行动,“人机配合”风雨不误;每天凌晨1时,待马路上车流量减少后,还要对路面进行去油污渍保洁。一切都在悄然中进行,确保人们在白天工作和生活中,能享受到整洁的市政环境。 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所承担的工作,就是确保所有运作车辆和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在40℃高温下抢修,在充满垃圾腐朽气味的环境下作业,衣服上满是油污和垃圾水,被路人“敬而远之”已经成了常态。 福明垃圾中转站包括地上一层办公室和地下一层操作间。操作间安装了垃圾液压设备,由于整体环境密不透风,垃圾腐朽味道极其强烈。 前不久,福明垃圾中转站液压设备坏损,三台垃圾压缩设备同时发生故障。为不影响第二天的垃圾清运,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组织了液压工、焊工、电工进行加班抢修。大家顶着地下室的潮湿、闷热、窒息的臭气,一直抢修到凌晨,终于完成了维修工作。几位师傅在地下二层蹚着垃圾水查找坏损原因,又钻到液压设备底部检修处理,忙碌了七八个小时,一直抢修到次日凌晨终于完成了维修工作。虽然大家感到无比疲劳,但第二天还是准时到单位上班,无人请假。 “如果你刚吃好早饭,到那个环境里,准保你马上吐出来。”一位师傅说,他起初也不适应那样恶劣的作业环境,但日子久了,也逐渐适应了。他清楚地记得那天半夜维修好液压设备后打车回家,刚一上出租车,司机就捂着鼻子说“这么臭”! 他们在一个岗位坚守20年 市容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城管人的辛勤付出。 46岁的江东环卫职工厉忠听就是其中之一。对于这位刚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江东环卫汽车队长,他踏实肯干的故事值得学习。 2003年,因为设备磨损,压缩箱在把垃圾压缩至垃圾清运车时,后闸门剪切垃圾不尽,导致清运车尾部总有垃圾“滴漏撒”,就连厂方派来的技术人员也对此束手无策。 厉忠听偏偏不信这个邪,加班加点在维修车间待了好几个晚上,终于找到解决方案。“我们的工作是为别人带去整洁的环境,总不能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厉忠听说。 支撑厉忠听在一线环卫技术工作岗位上一干20多年的,是1000多名江东城管人共同秉承和坚持的“百姓城管”的信念、是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立足民生、优化城市管理的追求。 在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类似厉忠听这样的优秀城管职工还有很多。他们在“百姓城管”服务理念的指引下,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坚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到最好。 去年盛夏,垃圾转运车在北仑抛锚。在修理车间工作了20个年头的周建国马上赶到现场,发现工程车刹车防抱死系统坏损,刹车装置断裂。因当时车辆无法动弹,用锤子敲也无法取出断裂的刹车装置,周建国只好钻进车身底部维修。当时,39℃的高温天,地表温度近50℃,车上满是腐烂发臭的垃圾,周建国当即钻到车底用电焊的方式投入抢修。 他们个个是“技能王” 在一次参与市政抢险过程中,某老小区化粪池堵塞,化粪池一级厌氧室内有大量污秽物滞留,日积月累结成硬块,造成出水口堵塞。而由于有两三米深的连接井阻挡,车队吸粪车上的各类破碎工具都发挥不了作用,只能被动地等到满溢了再抽,不仅清理效果差,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后来,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的师傅们发现江东区很多老小区的化粪池建设都是类似结构。既然无法从规划设计上去更改,就只能从设备提升入手。为此,修理车间各司其职,经过一天的制作,做出了一套新型化粪池堵塞疏通工具,而且成本也不高,一根4寸的自然水管、两个快速链接头,高压水管是车上自备的,总费用为300元。经过多次现场实际操作,化粪池的硬块被轻松击碎。一般十几分钟后,污水就会哗哗地流淌,堵塞的池子也被疏通了。 在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个个都是“技能王”。他们中,有许多这样的发明创造,改装设备,改良工艺,确保更好地服务群众。 宁波冬季气温大多0℃左右,很少降雪,但这几年,气候多变,特别是今年受寒潮天气影响,四明山区等地有不同程度积雪。考虑到购买一台铲雪车至少要三四十万元钱,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的师傅们就利用报废车辆和废弃金属材料,自主改装了一台铲雪车,以备不时之需。 百丈路垃圾中转站位于地上,原来垃圾门关闭后,常有个别垃圾袋从缝隙钻出,影响周边环境。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的师傅们,头脑风暴,将垃圾门进行了锁紧装置改造,有效解决了“滴漏撒”问题。 如今,为加快近几年新招职工的培养,使其尽快掌握车辆及设备的维修技能,江东环卫汽车队修理车间每月10日、20日、30日召开青年职工学习会,通过“师傅带徒”的形式,全面提高青年职工维修技术和乐于刻苦钻研、敢于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