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找到了历史和想象的平衡点

赵柏田《南华录》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陈青 通讯员冯国祥)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时代作品:‘《南华录》与2015’研讨会”昨日举行。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谢有顺、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曹元勇、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唐克扬、北京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闵艳芸以及我市文联、评论界、文艺界等专家学者出席。

  赵柏田是我市文联创研室主任,长期关注思想史及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并把自己的思考见诸于历史虚构和非虚构写作。2015年是赵柏田的创作丰收年,《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买办的女儿》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逻辑思维”重版了他的《岩中花树》《帝国的迷津》。

  昨天研讨的《南华录》展现了明万历后南方中国士人的生活雅事,他们以一种日常生活的存在形态一一登场。该书曾获商报·腾讯“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奖,入选《中华读书报》2015年度百佳图书、2015年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评选30本候选图书,上榜新浪中国好书榜—2015年7月榜(总榜)。今年4月第14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揭晓,赵柏田凭借《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荣膺年度散文家。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南华录》装帧精美,是给人很多知识、百科全书式的有品位的大作,是一本需要慢阅读的书。《南华录》的责任编辑闵艳芸认为,这是该社学术文化读物中水平最高之作。谢有顺认为《南华录》追忆历史、对话文人、梳理轶闻风物,是一本读了还想再读的书,“历史材料经过作者深刻的理解感悟和裁剪,又受益于作者小说家的才能,有效地控制虚构和想象在散文中的运用,丰富了散文写作手法。而且小说式的开头和结尾突破了常规散文写作的局限。”他说,《南华录》找到了学术和想象之间的平衡点,读起来让人感觉建立在牢靠的历史基础上,又饱含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和想象,叙述本身用词、行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南华录》对于沉寂了许久的文化散文写作来说是创造和再出发”。资深出版人曹元勇认为,从《岩中花树》《明代四季》到《南华录》,赵柏田一直关注明代历史并进行了有计划的写作,像《南华录》这样侧重对文人、收藏家等的精神生活的描述的著作很少见。“在写作方式上也值得探讨,接受了先锋小说的影响,又很好地继承了史传传统,有雄厚的西方古典文学的修炼,且在写作中带有现实观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