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3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韵难留,残曲难续

———影片《百鸟朝凤》观后

  冷枫

  

  《百鸟朝凤》是非常著名的唢呐曲子,其旋律欢快、热烈、明亮,有着蓬勃的民间生气。但已逝导演吴天明拍摄于三年之前的这一部同名电影看下来,却令人感到无比悲凉。因为———古韵难留,残曲难续,技艺失传,满目萧然!有些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粹好则好矣,但濒临没落,谁都无力挽留。鲁殿灵光今何在?一曲《百鸟朝凤》吹罢,阖眼处,真是泪落纷纷……

  关于《百鸟朝凤》,要不是媒体上报道了该片制片人方励那凄凉悲壮的一跪,我极可能就错过了这部情怀满满的佳作。是的,方励的一跪极其悲情,但也正是由于这真诚的一跪,使得媒体出言力挺。方励为了情怀而放下尊严,感人之余也令人哀叹:缘何非得用这样的方式才能唤起民众内心残存的,对于国产文艺片的那份柔软呢?而一旦这个本来充满了讽刺意味的事件成为社会焦点,我们才看到:全国各大影院的确增加了《百鸟朝凤》的排片量———老实说,要不是排片量增加,很多身为上班族的观众,即便有心,也无暇观赏这样一部既出色又感人的电影。

  片中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的匠人匠心正可比照中国文艺电影创作者们的匠人匠心。很明显,《百鸟朝凤》是一部有着浓郁夫子自道色彩的影片。吴天明导演的情怀和片中陶泽如饰演的那位唢呐高手焦三爷的内心是灵犀相通的。或者也可以认为,吴天明导演就是要借焦三爷匠人人生的这杯他人之“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吴天明的电影基本充满着某种情怀诉求。像《人生》《老井》《变脸》……每一部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感情。而他拍摄这样的影片,所希望获得的绝对是市场票房之外更高层次的一种精神满足。当然,他也并非要刻意站在商业的对立面上,而只是想强调文艺电影本身所具有的高端特质。他的不谀世,不趋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种风骨。然而《百鸟朝凤》中,老匠人在坟前凄凄哀然的那一幕不正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洪流冲击下渐渐走向穷途末路的一种现实写照吗?笔者孤陋,听过的唢呐曲子不多。但以往听民乐演奏时,但凡耳畔响起《百鸟朝凤》的欢腾旋律时,总能感受到一种百鸟声喧,齐鸣朝凤的喜悦、热闹与繁盛。然而焦三爷吹来,却有唢呐啼血、春风不回的噬骨之痛。即便如此,焦三爷也好,还是被他看中的继承人游天鸣也好,都愿意用自己的整个生命来祭奠这份手艺。同样,已经远在天国的吴天明导演也是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拍电影。如此的纯粹性、专一性和当下这个处处充满了浮华诱惑的时代是有些“隔”的,于是这些匠人内心势必会产生一种无法释怀的困惑。他们极力希望保留并传承这份“手艺”,哪怕保不全,也要勉力留下些吉光片羽吧!无奈“满城桃李愁风雨”:没有多少人愿意学唢呐、吹唢呐了,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拍文艺片、情怀片了。在影片中,洋乐队受到众人的追捧,唢呐班子却无人问津。影片外,《美国队长3》排片量满满,光首映午夜场就票房过千万,《百年朝凤》一周累计下来,不过区区三百万的票房。这并不是说洋乐队就不好,《美国队长3》就不灵,而是电影作为一门光影艺术,评价其质量、水准的指标不应该只是:市场!

  《百鸟朝凤》的最后还是留下一抹欢亮色彩的。那就是将吹奏唢呐的性质改变了。焦三爷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他的徒弟游天鸣也毫无选择地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这几乎是唢呐吹奏艺术得以存世的最后一条出路,也对那些不肯屈从于时代,放弃自己手艺的文化坚守者们的由衷赞美和感佩。从影片的结尾安排来看,其实吴天明导演还是比较通透、达观的。

  看完《百鸟朝凤》,相信不少观众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不喜欢看这一类文艺片吗?难道当下电影市场真的就没有匠人匠心的立锥之地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部票房走势因为制片人一跪而逆转的影片起码说明了:其实我们的内心并不排斥这样的文艺佳作。只是时下尚不够健康完善的电影市场给予它们的机会实在太少了。而高尚的艺术和文化一方面应该努力找到和市场结合的最佳点,这样才不至于在票房主导一切的功利环境中,将自己的路越走越逼仄。另一方面,我也相信在中国,还有很多像吴天明导演那样为着自己心中的艺术理想而努力不懈的“匠人”。他们有自己的倔强和坚持,这一份倔强和坚持,未必不是中国文艺片再次崛起的曙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