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0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腾笼换鸟”的关键在“换鸟”

  罗浩声

  据《宁波日报》报道,近日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彰了2015年度“腾笼换鸟”工作考核先进单位,我市名列其中。这是我市连续四年获此荣誉。另外,慈溪市被评为省“腾笼换鸟”先进县(市)区。

  “腾笼换鸟”的提法已有十多年了。资料显示,面对浙江经济“成长中的烦恼”,2004年年底,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指出,“欲破解发展瓶颈,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腾笼换鸟’”,并强调“腾笼换鸟”的定位是“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从这一形象的比喻和定位可以看出,“腾笼换鸟”,“腾笼”是手段,“换鸟”是目标,两者不能本末倒置。

  近些年来,随着实践的深入,各级领导干部对“腾笼换鸟”基本内涵的理解在逐渐加深。在工作探索的基础上,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也得以“固化”。例如,2012年6月,浙江省政府就专门出台政策意见,明确了“腾笼换鸟”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保障措施。我市也于2013年出台实施意见,通过政策扶持和激励来助推这项工作。在资源要素日益趋紧的大背景下,“腾笼换鸟”可以说是成了地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市取得“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单位“四连冠”殊荣,成绩确实可喜可贺。关注荣誉背后的数字,就会发现其来之不易:仅2015年,我市就完成18个“低小散”行业(区块)的整治,关停“低小散”企业和手工作坊5397家,淘汰落后产能炼钢22.7万吨、造纸12万吨、印染3.4亿米、铸造4.1万吨、轧钢30万吨、化工5万吨,腾出用能空间26.7万吨标准煤,盘活存量土地17614亩……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腾笼”力度之大。

  但毋庸讳言,这组数字“颜值”虽高,仍有“美中不足”。因为以“腾笼换鸟”的初衷来衡量,我们只看到了“腾笼”的“上篇文章”,没看到“换鸟”的“下篇文章”———“笼子”腾出来后,换了什么“鸟”进去?产生了多少效益?过去的“麻雀”,是变成了“乌鸡”,还是变成了“凤凰”?有没有达到“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标准?尚不得而知。

  《人民日报》曾刊文,对一些地方跑偏了的“腾笼换鸟”现象作过批评。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少数地方在“腾笼换鸟”过程中,急于求成,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推进,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省内也有专家对“腾笼换鸟”的三大误区深表忧虑:一是一味“腾小鸟换大鸟”,认为“腾笼换鸟”就是把小企业换走,换来大企业、大块头;其次,腾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却换来了高耗能、高污染的“鸟”,导致资源更加紧张;再一个是,“笼”腾了,但“新鸟”没进来,导致产业空心化现象,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似乎成为“两高一低”的代名词,被看作产业升级的障碍。这样的操作误区,显然需努力避免。

  “腾笼换鸟”,重点在“换鸟”,难点也在“换鸟”。其关键是科学理解“换鸟”的要义:“换”,不是专指迁移,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转换;“换”,也并非是排挤,而是要将落后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换鸟”,除了“眼睛向外”,引进高端企业,还要立足于孵化和培育自己的“鸟”,实现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结果来衡量,“腾笼换鸟”成功与否,不仅要看淘汰了多少落后产能、腾出了多少空间,更要看“换鸟”之后,单位产出、投资强度、效益高度是不是有了显著提升。像这两年,我市一些地方,将旧厂房变身为“创意园区”“电商园区”“工业研发园区”和“休闲美食一条街”等服务业集聚区,以及“机器人小镇”“金融小镇”等的打造,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倍增”,就是很好的样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