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生态建设 你我同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北“国字号”焕活美丽家园

  现代都市与田园山水相得益彰
  乡间一瞥
  青林湾大桥
  湾头9岛一心
  张家浦闸
  礼堂前,村民跳起了扇子舞。
  日湖边,小朋友们争赏荷花。
  内河边,奶奶推着孙儿散步。

本版文字 单玉紫枫 许波峰 吴红波

  江北生态办、江北区宣传部供图  

  

  漫步江北大地,城镇绿树掩映,山野满目苍翠,河流碧水清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耳熟能详的理念背后,是江北多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润物细无声的实际行动:

  这五年,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青山绿水、田园野趣、文化古迹,相继被唤醒,“沉睡资源”逐步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这五年,江北的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低碳经济加速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这五年,江北的国家生态区建设深入推进,并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毛岙、鞍山、国庆、邵家渡一连串的农村相继实现嬗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一幅气势恢宏的绿色发展画卷,正以燎原之势在江北大地铺就。

  

  改革创新篇

  谋篇布局,绘就美丽蓝图

  落子先谋势,下棋先布局。

  只有规划先行、一以贯之,绿色发展才能走得平稳。只有心中有数,步履坚定,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只有明确重点、因地制宜,发展之路才能特色鲜明。只有以点带面、多措联动,生态红利方能全面释放———

  2010年,《江北区创建国家生态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发布,顶层设计下,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大幕拉开:2012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第二轮复查、2013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2014年,江北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考核,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化进程……

  围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目标,江北出台生态区建设规划,强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有机对接;建立国土开发保护制度,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安全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高标准设立产业准入门槛与项目环保投入比例,严选重量级项目,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理念,江北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文明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注重资源综合利用,相继开展印染、电镀、金属表面酸洗等重点行业整治和畜禽养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升级“组合拳”,组织实施区域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农房两改”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建设。这套“组合拳”,既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又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环环相接、拳拳相扣、标本兼治。

  从“生态大区”到“生态江北”,从“美丽品质新江北”到“宜居宜业滨水品质新城”,江北绿色发展之路愈发明晰充盈、神形兼备。

  绿色发展篇

  绿色为基,发展相融共生

  怎样引导和鼓励企业走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之路?江北唱响的是“三部曲”:退、转、升。五年来成果斐然。

  严守生态“红线”,深入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污染减排绩效挂钩等制度,实行“以新带老”、“增产减污”和“区域削减替代”的总量平衡政策和替代削减标准。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一票否决”。

  控制能耗,倒逼企业转型。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工业节能向建筑、交通等领域拓展,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差别电价,重点对不锈钢和铸造企业的落后产能进行淘汰。

  整治行业上,按照“关注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思路,坚持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三管齐下”。同时,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推广工作。

  在江北,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环保压力变为发展动力,开展科技创新、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江北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以高效、高端、高附加值为特征的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10+2”城市和产业功能区块,高标准推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宁波北门户商务区和农业“两区”建设。三次产业比重更趋合理,从2010年的2.5%、39.1%、58.4%调整优化为2015年底的2.1%、33.9%、64.0%。

  

    治理强基篇

  碧水蓝天,谱出宜居宜业

  大道至简。

  最美的风景是绿水青山,最大的民生是环保生态。连山、连水、连村又连城,江北有着中心城区最大的优质生态资源,而这也奠定了江北绿色发展的基石。

  居无水不灵。城区更是因水而灵动。在江北的“国家生态区”建设中,“水分子”的功用不可小觑。江北境内有大小河道234条及各类水库、山塘30多座。近些年来,曾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同时,河水发臭、发黑一度成为一些河流的“常态”。为此,江北区坚持水岸同治,制定以《江北区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指导性意见》为纲要、5个专项方案为骨脉的1+X治水总体框架体系。

  一系列的措施相继落地。随之而来的是,垃圾河、黑臭河基本绝迹;慈江、江北大河行洪能力明显提升;姚江北岸现代化设备的排涝站令人耳目一新……5年来,流动的碧水,就这样滋润了江北的容颜。

  “治气”也是江北生态环境整治的“重头戏”之一。江北出台《江北区“清洁空气”三年行动方案》,严格控制燃煤、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组织实施“禁燃区”行动,加快整治重点污染行业,辖区内电镀、印染等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上级验收;实施“黄标车”淘汰工作,严格监控建筑和道路扬尘。全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比例逐年上升。

  生态修复马不停蹄。聚焦城乡环境整治,江北坚持以“四边三化”“清洁空气”“破边扫盲”等专项行动为载体,先后实施改房、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背街小巷整治等工程。“十二五”以来,新增平原绿化面积超过10000亩,贯穿68公里北山休闲游步道。建成日湖公园、滨江公园、绕城高速、姚江、慈江等一批特色绿地景观。辖区平原林木覆盖率由17.1%增加到21.5%。2015年,江北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12.39平方米。一项项实举赢得了群众点赞。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美丽乡村建设,让“离尘不离城”的农村实现嬗变。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要求,江北积极推进乡村休闲、山水人文、都市农业等三条精品线和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等三类精品村建设,涌现出了鞍山、毛岙、国庆、上邵等一批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特色乡村。

  宋代画家郭熙论画山水,曾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绿水青山,久久为功。生态文明建设,更需一张蓝图绘到底。相信届时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江北,将以“全域风景”之姿出现在你我眼前。

  一把手访谈

  下好生态建设先手棋

  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

  ———江北区委书记华伟谈“十三五”生态建设

  江北东临甬江,南濒姚江,北枕四明余脉,坐拥中心城区得天独厚的优质生态资源,是一块上山上风上水、宜居宜业宜游的灵秀宝地。集山水城于一体的资源禀赋,既是江北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区域发展的重大优势。“美丽江北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江北区委书记华伟表示,未来五年,江北将继续坚持共建共享绿水青山,做大做强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统筹谋划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展现出美丽之城的整体形象品质。

  产业转型,生态同行。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根本。未来五年,江北将坚持以创新为龙头,把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作为推进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在通过智能化改造、品牌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围绕四大核心功能,依托重点区块、重点产业平台和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发展类金融、文创和智力型的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都市工业;全面提升电商创新经济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要通过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积极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和运营机构,大力培育各类专业化、特色化众创空间,最大限度地引进各类创业创新人才,全力打造集资金、平台、人才、服务为一体的创新生态链,加快形成高效、低碳、绿色的经济增长模式,打造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实现发展动力新旧转换。

  环境整治,建管并行。城乡环境是生态建设的“重头戏”。“十三五”期间,江北将继续以“全域景区化”为引领,坚持建管联动、点线面联动,努力打造点上闪光、线上出彩、面上整洁的高品质城乡面貌。在建设上,突出城市功能的完善。要不断加大交通路网、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建设海绵城市;要通过加大招引和向上争取力度,努力促成一批人气旺、能级高、辐射广、带动性强、功能特色明显的大平台、好项目落户江北,以项目集聚高端要素,重塑江北城市功能。在管理上,突出城市品质的提升。要牢固树立“以环境论英雄”的发展导向,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省市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大拆违、大淘汰、大整治”专项行动,打好环境整治提升组合拳,始终保持生态环境管理和执法的高压态势,把江北城乡打造成为一个干净整洁、水清河晏的大景区。

  氛围营造,文化先行。文化是行动的引领,良好的生态文化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未来几年,江北将继续把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放在生态建设的重要位置,进一步重视生态文化研究、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加强生态文化传播、推行生态生活方式,推动生态建设理念和行为准则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逐步在全区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风尚。努力通过宣传发动和氛围营造,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工作的公众认知度、满意度、参与度,将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意识渗入公众的心灵,牢固树立起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激发全民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努力形成人人主动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5年生态文明建设数读

  “十二五”以来,江北率先成为宁波市城乡饮用水一体化地区,率先完成宁波市新农村电气化、城市天然气改造和农村新区天然气入户;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建设污水管网678公里(其中农村生活污水管网620公里),先后建成工业园区、慈城新城、北外环及绕城高速连接线等道路配套污水管网;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采取就近接入大管网和建设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方式,64个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2.3万户,实现辖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十二五”期间推进姚江干堤、姚江东排等重点水利项目13个,累计完成投资20.3亿元;累计清淤河道190公里。

  “十二五”以来,江北加快整治重点污染行业,辖区内电镀、印染等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上级验收。金田铜业集团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全国循环经济项目。

  2012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第二轮复查,2013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河网水质逐步改善,姚江重现水清鱼跃美景,被宁波市评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十周年生态建设“十大亮点”之一。2015年5月,环保部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组一致同意江北区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核查。

  “十二五”以来,江北累计关拆畜禽场769家,拆除面积63.9万平方米,减少禽类养殖140.9万羽,畜类养殖8.6万头,实现全区畜禽基本禁养。

  “十二五”以来,江北4个涉农街道、镇已全部成为国家级生态街道、镇。慈城镇于荣获浙江省首届“我心目中最美生态乡镇”称号。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市级生态村41个、省市级环保模范(绿色)单位48个、省市级森林城镇2个、省市级森林村庄59个。

  “十二五”以来,江北以机制创新促农村环境提升。在实行村庄绩效保洁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出台《江北区提升农村环境管理工作奖励办法》2015年12月,江北区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区称号。同月,在宁波市组织的“最洁美村庄”评选中,邵家渡、鞍山和毛岙等村入围全市20个最洁美村庄候选名单,在11个县市区中入围村庄数量最多。

  

    百姓说<<<

  环境美了,钱袋鼓了,百姓乐了

  慈城镇毛岙村村民、民宿经营人陈竹燕:以前提起毛岙村,大家觉得是个穷山沟,村里面的年轻人也就一门心思要往外搬,想着逃离这个小山村。现在可不一样了,路也通了,路灯也有了,还有专门的公园,再加上附近的水库,山水资源得天独厚,生态旅游一下子火起来了。两年前,我在村里开了家民宿,现在一到周末就客满,平时来喝茶、垂钓的人也有很多。店里去年人均年收入有7、8万元。

  这不下周一,店里还要来个30人的休闲团。现在马上要到杨梅季了,现在生态好了,慈城杨梅的口感又好,我家种的100多株杨梅树到时全部面向农家乐的客人来免费采摘!

  江北文教街道翠东社区汪梦霞:翠东辖区紧邻翠柏河支流。前几年,向翠柏河排污的现象时有发生,走过路过会感觉河面明显发臭。加上涉及多个部门,协调处理起来也慢,居民投诉也多。自从有了五水共治,各职能部门拧成了“一股绳”,以治水为突破口,清除水底淤泥、拆除河边危旧墙、安装改造截污井、迁移岸边枯萎的行道树……处理投诉响应迅速,效果立竿见影。

  现在啊,你再看翠柏河支流,河道清澈了,环境变好了,岸边的铁链也全部换成了正规的护栏,安全又美观。现在,散步、夜跑的老老少少也多了不少,宜居指数大大提升。

  甬江街道夏家村夏永国:要说这五年,我感受最深的那就是水!途经夏家村共有两条河,黄龙江河、北郊河。以前,一提起这河,村干部就头疼。清淤不及时,加上村庄生活污水又直排河道,多个部门一起管,结果谁也没管好。

  后来,有了“五水共治”,污水处理“一盘棋”。现在不瞒你说,清淤以后,钓鱼的人也多了,河水清了,异味一扫而空,村里的人都喜欢在河边跳舞、散步。

  现在啊,我最担心的是环境好了,后续的治理可一定要跟上,争取形成长效机制,把保护好和利用好生态资源,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延续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