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0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杭州学习考察启示录(中)

  本报记者 朱宇

  在上海考察时,宁波市党政代表团一行听到一件新鲜事:不久前,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与上海一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其代工制药。这意味着,后者将借助跨国巨头的生产线和管理经验,迅速将研发成果产业化。

  这是上海在国内率先获准进行生物制药合同生产试点以来,本土创业企业抢到的“头口水”,对于提高本土企业新药研发积极性,推进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试点推出前,企业想把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必须自建新药生产线。”张江高科技园区负责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上一条生产线至少投入100万美元,没有3年时间还拿不下来,“这么高的门槛,对于大多数创业型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不少企业最终选择了将新药专利转手套现。”

  而生物制药合同生产试点的政策突破,一举打破了生物制药产业链中的“生产瓶颈”,帮助研发企业顺利跨越了成果转化的“达尔文死海”。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类似的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并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宁波在“一圈三中心”建设中也获益匪浅。

  有意思的是,上海的简称“沪”,原意是插在海滩边的竹排,用以退潮时捕鱼,其本质是一种藩篱。而现在上海人全力在推进的,就是不断打破制度藩篱,对接全球通行规则,将开放的优势最大化。

  2013年挂牌至今,上海自贸试验区早已突破了最初的28.78平方公里,将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拓展到陆家嘴金融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和金桥开发区片区,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

  如果说上海是以自贸试验区为龙头,大手笔谱写“国家队”改革开放的雄浑交响,那么,氤氲着茶香与诗韵的杭州,则在水墨江南探寻出一条创业创新的新通道。

  西湖往南,沿玉皇山路行至八卦田,一座基金小镇赫然呈现,粉墙黛瓦,中式回廊,仿佛一个精致的江南园林。

  这里就是杭州版的格林尼治基金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这里有国际先进的开发理念和运作模式,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这里也是全省金融改革的示范区。

  到今年3月底,这个面积不过3.2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集聚了私募金融机构500余家,管理资本规模逾3000亿元,2015年全年税收破4亿元,今年一季度税收超过3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如果以传统眼光来看,特色小镇是个“四不像”,它既没有行政建制,也不是产业园区或开发区。这是一种中西合璧,聚焦特色产业,融合了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政策与服务在这里互动,“五证合一、一照多号”等商事制度改革是每个小镇的“标配”;科技与资本在这里共舞,政府性创投引导基金、产业母基金等,与各类天使基金、股权基金、私募基金共生共荣;孵化与投资在这里对接,一条“创业苗圃+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孵化链条,繁衍出一个个生机勃发的创业创新的生态圈。

  事实上,星罗棋布的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杭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而一条串连小镇的科创大走廊也已经在杭州城西显山露水。

  “科创大走廊也是改革的产物,它打破了行政区划的藩篱,横跨西湖区、余杭区、临安市二区一市,综合了美国的硅谷模式和128号公路模式。”杭州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其目的,就是向创新要红利,向改革要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海和杭州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改革时间窗口,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的做法,引起宁波代表团的强烈共鸣。“补短板就是要扭住制度供给这个牛鼻子。”大家纷纷表示,过去宁波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但任何优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优势会弱化,有些甚至会变成短板,“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不断深化改革,以改革撕开口子,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