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中车时代传感公司的创新产品吸引了众多院士的关注。(易鹤 摄) |
本报记者 易鹤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不久,宁波与中央同频共振,将“创新”推向了新高潮。 最近几日,无论是翻开报纸,还是上网冲浪,都能感受到全市上下敢于创新的澎湃激情:全球创新设计大会在宁波召开,百款创新产品引爆“想象力经济”;200家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释放“小宇宙”,取得专利合计13455项,一年帮企业实现利润超250亿元;2016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波赛区)全面启动…… 创新之所以在今天显得如此重要,是因为宁波制造乃至中国制造面临诸多挑战,真正进入了“拐点”。拼品质,我们总体不如美、意、德、日等发达国家;拼价格,在东南亚等地的新兴国家面前,我们越来越力不从心。 要么创新,要么消亡!这句听起来有点刺耳的话,却是现实的真实写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产能总体过剩、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创新不仅是企业生存最大的砝码,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去年,最让中小企业热议与恐慌的词,莫过于“倒闭潮”一词。如多米诺骨牌般的企业倒闭事件背后,释放的正是企业亟须创新的强烈信号。 时至今日,创新已不容回避。作为企业,还需要搞明白创新是为了什么。有人说,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创新的方向;也有人说,创新应该考虑更加长远的需求问题;还有人说,创新要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这些话,都有一定道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创新的终极目标应是形成核心竞争力。 宁波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将创新作为“新常态”,不断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不断对自己进行革新和完善,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风云变幻中,应时而变、应势而变,应对自如,最终实现“变中求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