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生态建设 你我同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象山碧海蓝天翠满园

撰文 殷聪 

图片由象山县生态办提供

  象山,最吸引人的是海,素有海山仙子国之美誉。最使人留恋的是清纯的空气。这里的天空明朗澄净,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森林覆盖率达55.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5000个,居宁波市首位,位列浙江省前茅,是天然的生态氧吧。

  2003年,象山人喊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县”的心声,开始实实在在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将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今年4月,象山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新一批20个“国家生态县(市)区”名单中,象山县位列其中。

  把生态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努力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打造“生态象山”品牌。近年来,象山县始终坚持“全程生态、全境生态、全民生态”的思路,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17个、市级生态村250个、省级绿色学校11所,创建绿色社区3个、绿色饭店2家、绿色医院1家、市环保模范单位39家、市生态文明基地1个。山青、水秀、天蓝、地绿,象山925公里的海岸线上,金色的沙滩、秀丽的岛屿、五彩的岸礁、闪烁的渔火,在蓝天碧海之中,宛若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

  海洋生态篇

  海洋发展强经济

  与海为邻,让象山人与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弄潮赶海,百折不回的人文特质,织就了“耕田牧渔,敢闯敢拼”的海洋文化。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象山加大了海洋的保护开发力度,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滨海旅游方兴未艾,象山海鲜更是享誉全国。近年来,象山已建成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3个国家级保护区的县区经济体。

  近年来,象山大力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业、海鲜餐饮业、海洋运输业,并将滨海休闲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和引擎产业来抓。通过加快培育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海上运动、影视创意、海鲜美食、康体疗养、汽车露营、生态观光八大旅游休闲产品,象山已建成松兰山旅游度假区等4A级旅游景区3家,“休闲象山”品牌进一步打响。象山已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进入“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行列。自1998年起,以“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为主旨的中国开渔节已成功举办十八届,在象山创立的中国蓝色志愿者行动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沿海各国广泛响应。

  2015年,象山在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基础上,着力控制海洋开发强度,并加强了韭山列岛、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同时,象山加强了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和保护,开展4个项目的沙滩整治修复、岸线整治加固以及景观绿化等工程建设,促进海洋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象山进一步加强了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积极实施《象山港区域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开展入海排污口和入海河道的调查核实工作,并落实入海排污口的监测监管工作。通过大力推广低碳循环养殖模式,象山率先在全省制定并下发《象山县淡水池塘南美白对虾养殖生态循环和尾水处理利用技术指导意见(试行)》,并推广普及池塘养殖全程零排放技术,有效削减了入海污染负荷。

  绿色发展篇

  水气治理新特性

  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在路边慢跑,感受“绿色”呼吸;黄昏,在落日金辉洒落的公园小径中休闲散步,享受林间浪漫;到了周末,还可以逛逛各大商业广场,满足Shopping欲望。此番惬意的生活,正是象山居民生活状态的大众写实版。

  象山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近年来,象山通过严把双控考核目标制度,实施“总量约束、质量指导”的减排模式,通过开展企业排污许可证发放、污染物刷卡排污系统安装、“禁燃区”建设、重点项目减排工程,挖掘减排空间,系统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确保了“十二五”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象山主要污染物减排化学需氧量15%、氨氮14%、二氧化硫25%、氮氧化物54%,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1%。

  “清三河”行动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象山以“清三河”达标乡镇创建为抓手,咬定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防反弹,以破竹之势迅速掀起了“清三河”整治集中大会战,水质整体面貌明显改观。截至去年年底,全县18个镇乡(街道)基本完成“清三河”达标乡镇创建工作,满怀信心迎接市级、省级达标验收。

  为确保治水不留死角,象山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仔细排查后,发现臭河27条。在紧盯大江大河的同时,象山加强了对支流小河、小池小塘的治理维护,促进整体水环境的水质提升。截至去年12月15日,象山已完成所有“黑臭河”的整治任务,共计55条,134.7公里。同时,象山不断推进畜禽污染治理,对需要保留整改畜禽养殖场全面制定并落实“一场一策”,对严重污染河道,整治困难的养殖场,坚决依法拆除。去年,象山共拆除畜禽养殖场442家,完成整改66家,拆除面积21.03万平米。目前,象山累计拆除畜禽养殖场1064家,整改123家,拆除面积45.35万平米,沿河畜禽场全部整治完成。

  整治排污企业一直是环境整治的重头戏之一。近年来,象山坚持对排污企业严格监管,对非法排污企业严厉打击,对排污整治不到位的企业一律“关、停、并、转”的基本原则。截至去年年底,象山已原地整治排污企业193家、搬迁入园26家、关闭155家,河道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同时,象山按照“5518”治污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着力推进对小印花、小冷冻、小化工等六大行业374家工业企业的整治工作。

  此外,象山还以“河长制”为抓手,推进河道“管、治、防”一体管理。全县764条河道,基本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共设立河长公示牌430块。看着身边的河道一天天变清,一点点变美,慢慢变回记忆中的模样,受益的百姓无不拍手称赞。

  基础建设篇

  低碳处理换新颜

  农村不像城镇,生活污水不可能全都集中进厂处理。为此,2010年,象山成立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工作,通过采用“厌氧池+人工湿地”“厌氧池+滴滤池+人工湿地”等分散式处理模式,走出了农村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既要建得起,更要管得好。本着“建成一个,更要管好一个”的理念,象山县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及时谋划运行管理工作,出台了《象山县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象山县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工程的运行维护以社会中介服务为主,村日常辅助管理相结合。这一模式既充分考虑现有农村管理能力有限的状况,又考虑作为受益主体必须参与的主人翁体现。此外,《办法》着重明确了运行维护专业公司和受益村的工作职责,明确了监督考核、水费收取、资金保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象山通过这种“社会中介服务+政府部门监管”的形式理顺了各类关系,将运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了污水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了象山的生态环境。去年,象山新增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72.4公里,超额完成年度建设57公里的任务,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8.43%。去年,象山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63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达358个,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同时,使得覆盖率达79.1%,环境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除了污水治理,创新垃圾处理方式也是象山生态处理的一大亮点。随着象山日产生活垃圾量的增长,处理能力本已捉襟见肘的水桶岙垃圾填埋场不堪重负。象山本身地理位置的限制,偏远山区、海岛村庄较多,日常处理生活垃圾现状不理想,日积月累成为一块心病,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创新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生活垃圾从“末端处理”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转型势在必行。

  2008年,象山县西周镇上芭蕉、下芭蕉、横山三个高山村建造生活垃圾太阳能生态处理站,首推生活垃圾太阳能生态处理新技术,成为宁波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镇。此后,象山生活垃圾太阳能生态处理站在全县逐步铺开。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太阳能处理站324座,覆盖65%的行政村。

  绿野接蓝天,雪浪涌沙滩,名果挂满枝,绿荫绕农家。人们期待的生态文明正在象山这方绿色大地上崛起。象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宁波“后花园”。

  和谐共治篇

  环保理念入人心

  一直以来,象山人坚持以科学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程生态、全境生态、全民生态”的中心目标,上下齐心,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从无休止的向大自然索取,到奉献大自然,可喜的变化正在象山展现。

  近年来,象山始终把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列入财政资金投入的重要内容,确保创建工作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近三年来,象山累计投入逾50亿元,用于环境基础设施、河道整治、水污染治理、城乡垃圾处理、农村环境整治、城乡区域联网供水等,并出台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循环经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用于扶持开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象山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促进建设资金筹集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在污水处理等领域,成功采取BOT、BT等方式,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

  最大限度、最广泛地组织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是象山生态建设的又一大特色。近年来,象山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优势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生态县建设和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每年象山都召开环保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通报象山一年来的生态环保、执法监督、环境监测等情况,接受舆论监督。通过多途径的宣传和创建活动,民众对环境的知晓度和满意率持续提高,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象山雕琢得玲珑剔透,艳光照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象山人雄心勃勃,又众志成城……象山,正用海一样的胸膛,敞开了它拥抱你的姿势,以海风为笔,以蓝天为纸,以海浪为线条,书写绿色同行的邀请函。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