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生态建设 你我同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规民约保青山绿水

生态生产力的宁海样本

本版文字:仇九鼎 储锡权

供  图:宁海县新闻办

  

  宁海,山海兼具、人文荟萃,境内“山、水、海、岛、泉”一应俱全、品质极佳。宁海的山林,森林覆盖率达62.58%,是省级森林城市;宁海的水体,全县市控以上水质断面达标率和优良率分别达到75%、100%,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市前列。

  宁海的青山绿水,不时地刷爆宁波人的朋友圈。周末去看“宁海蓝”正成为宁波人的休闲新选择。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宁海正开拓出一条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理治

  村规民约保绿水蓝天

  下畈村,位于宁海岔路镇与前童镇交界处,全村人口485人。

  下畈村设置有15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下午4点前,这些垃圾桶都是空的。村里有个规定:每天16点至19点是垃圾投放的时间,早了不能扔,晚来过时不候。

  这样“奇怪”的规矩有个好处:白天垃圾都在家里,路边的垃圾桶基本上没有垃圾,自然没有异味和不整洁的问题。

  下畈村为村民设立一套打分标准,涉及室外、庭院、室内。室外有烟蒂、瓜壳、畜禽粪便等微小垃圾扣1分,垃圾没有定点定时投放扣3分,农具、柴堆等大件乱放扣5分;庭院内不圈养畜禽扣2分,衣服晾晒不整齐扣1分;室内客厅厨房物件不整齐扣3分;厨房垃圾分类不合理扣1分……

  每个月结果在村里古樟树下公示,据此评比出最佳卫生户。自家的卫生情况被公示,意味着村民可以直接看到谁家卫生干净,谁家卫生不干净,“没人愿意被邻居说家里邋遢”。

  下畈村村民林映敏说,农村是个“熟人社会”,一旦跟“面子”挂钩,村民就会自发互相监督和卫生自律。据悉,下畈村里环境卫生颜值提升后,周末常有周边乡镇,甚至宁波市区的游客来度假,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

  以村规民约推进治水环保,下畈村只是宁海的一个代表。宁海积极探索全民参与的治水理念,将“五水共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民事约定的形式纳入新村规民约,使治水工作由政府主导推动向村民主动参与转变,基本解决村级河道整治之后“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等问题,使村民成为治水的执行者、监督者和受益者,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陆续修订了“村规民约”。

  县城治理

  从“全域治理”到“全境治理”

  去年年初,宁海首次将“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作为“三个年”活动之一来推进。目标是通过城乡环境大整治,把全县打造成一个“山水与城乡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的大景区,着力做深做透生态经济,让更多“生态+”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的同时,更为群众致富增收提供更多渠道。

  之后,一场力度空前,以治水、治气、治脏、治乱、治堵、治违和清澈水质、清新空气、清洁环境“六治三清”为重点的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在宁海展开:

  实施“两路两侧”专项整治行动。把全县分为东、西、北三个片区,对36条省、县级道路及景区道路进行制度化巡查管理,对杭深高铁宁海段、甬台温高速宁海段以及省县道、景区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实行路、段长负责制,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的“洁化”“绿化”和“美化”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实施“森林宁海”行动。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全面提升森林生态品质,全县仅去年一年就完成山地造林3276亩,封山育林6627亩,重点区域森林抚育2663亩,新增平原绿化面积5147亩,使平原林木覆盖率达到19.5%。大力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新增公益林面积15万亩,使区划公益林面积达到98.6万亩。补助资金达到2929.6万元,其中市级以上公益林基本补助资金达到40元/亩。同时大力推进森林村庄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去年共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村庄2个,市级森林城镇3个、村庄20个,县级森林村庄27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全省试点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去年1月,宁海成功列入首批“浙江美丽县城”。作为全市唯一的一家试点县,宁海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县城绿色生态环境美、规划设计形态美、设施完善功能美、宜居宜业生活美、社会安定和谐美的目标。目前,美丽县城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天明湖公园等12个驻足点和23公里精品线建设有序推进,高速宁海出入口、人民路综合改造整治扎实推进,平安大道、桃源北路一期完成改造提升。该县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大整治,打造美丽县城的做法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此外,宁海结合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探索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机制,实行城乡环境卫生统一保洁、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理、统一养护,实现了城乡垃圾“日产日清”和“一把扫帚扫城乡”的局面,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位列全市领先。

  工业治理

  源头管控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治理,是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

  宁海健全环境监管体系,配强基层环保队伍,设立宁东、宁西、宁北环保所,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网络,逐步将环保执法管理重心下移、队伍下延。

  通过完善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第三方委托治理、刷卡排污等工作,累计34家涉及电镀、铝氧化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废气、废水治理实行委托运行,进一步提升了污染排放的达标率;累计25家企业建成刷卡排污系统,85%以上工业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控。

  在抓节能减排,加强源头管控上下功夫,宁海通过严格实施“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和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制度,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去年累计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30个,涉及资金1.5亿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抽水蓄能等产业,引进吉利新大洋城市微型电动车等项目。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新增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0.3公里,城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投入运行,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城南、宁东、临港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日处理400吨的垃圾渗滤液提升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

  2015年,全县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1天,优良率88.4%,比2014年增加5.3%,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10.9%;市控以上水质断面达标率和优良率稳中有升,分别为75%、100%;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

  专项治理

  五水共治创新三地联合治水模式

  宁海的五水共治,往往击中治水要害,并且富有节奏感。

  治污,宁海实行源头治水。开展以工业治理、畜禽养殖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污水管网等源头污染为主的治污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清三河工作,列入省、市挂牌督办的25条“垃圾河”“黑臭河”全部被消除,累计完成黑臭河治理94.9公里,封堵排污口257个,清淤50万立方米。

  宁海人深知治水不是一时之功,需要长效治水。宁海的河道配备“一河一警长”,县妇联组织妇女同志建立“沟渠长”制,加大对河道违法犯罪问题的打击力度。目前,全县514条河道已经基本形成以“河长”为中心,“河段长”“池塘长”“警长”“沟渠长”为补充的管理责任体系。

  宁海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保洁一体化机制,出台了《宁海县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宁海县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城乡环境保洁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断加强农村环境保洁力度。农村垃圾分类,去年累计有56个村启动试点,今年计划覆盖50%的行政村。

  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宁海主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加强与三门、天台两县沟通,搭建联动平台、明确联防区域、设立联商机制,实现了清溪治理的同步化、责任化和常态化,三地联合治水模式得到了夏宝龙等省领导的批示肯定。

  宁海未来:

  打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生产力

  “以前农村里环境差也习惯了,现在住过环境好的,谁还愿意回到过去?”在采访中,宁海下畈村一名老人的话印象深刻。

  在宁海,青山绿水就是生产力已经逐渐形成全民共识。接下来,宁海将在污水治理方面严抓企业偷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方面,深化“河长制”的长效治理机制;同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建设,加大企业环保设施投入和改造力度。

  宁海将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生产力。去年,宁海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还曾获得“国家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首批“浙江美丽县城”试点县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和“国家级森林城市”。宁海还做起了“美丽经济”文章,大健康、大旅游、大环保的“美丽经济”构成宁海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

  到去年底,宁海仅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就有18个,星级农家乐经营户76个,为游客提供餐位1.5万个,从业人员5000多人。在直接享受品质生活的同时,身边的美丽景色成为宁海百姓取之不尽的财富。“百村千户万人”的山谷经济、民宿经济、农村电商,正成为宁海百姓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5年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2011年7月 宁海县委、县政府印发实施《宁海县生态文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2012年1月 宁海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滨海生态县、打造人居幸福地的战略目标。

  ———2012年6月 国家生态县创建顺利通过环保部组织的技术评估。次年8月,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2014年7月 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宁海县委关于建设“两美”宁海实现跨越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18年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目标。

  ———2016年1月 获得国家生态县称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